既然是家事,那自然是家庭內部商量著來。
至少在天下人看來,在諸呂之亂后,坐上漢家皇位的那個姓劉的,得是老劉家內部大多數人都服氣的。
這是輿論層面。
現實層面,前文已經提到:入繼大統,根基不穩,需要宗親諸侯作為軍事外援,來幫助自己在長安穩住陣腳,也同樣是太宗皇帝在彼時的迫切訴求。
說的直白點,就是太宗皇帝要讓陳平、周勃明白:想針對太宗皇帝,再發動一起‘廢帝’行動,沒那么容易。
那具體要怎么做呢
自然是要在陳平、周勃面前,瘋狂彰顯自己和關東的宗親諸侯親戚們關系有多好,讓他們接收到‘只要朕有事兒,朕這些親戚肯定弄你’的訊息。
這時候,吳王劉濞,便成了太宗孝文皇帝的不二之選。
——一來,是吳王劉濞,與老劉家的嫡脈親緣夠遠,屬于宗親諸侯中,最不可能對太宗皇帝造成威脅的。
因為按照封建時代的皇位傳承順序,第一順位是父傳子,還進一步細分為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完全沒有兒子——連私生子都沒有,才輪得到第二順位:手足兄弟。
兄弟都沒有,則是第三順位:先帝老爺子的手足兄弟,也就是叔伯輩。
再往下,第四順位,是叔伯輩的兒子、孫子,或是手足兄弟的兒子。
仍舊沒有人選——死去的皇帝既沒有兒子,也沒有兄弟,甚至連叔伯、堂兄弟都沒有,才輪得到第五順位:宗親旁支入繼。
當年諸呂之亂后,太宗皇帝入繼大統,就是按照這個順位一步步排出來的。
彼時,前少帝劉恭、后少帝劉弘,都被陳平、周勃為首的誅呂功臣集團,定性為‘呂氏逆賊淫亂后宮所出’的野種偽帝。
前、后少帝的統治合法性被剝奪,孝惠皇帝劉盈被‘人工絕嗣’。
既然第一順位的‘父傳子’,因為劉盈無后絕嗣而不成立,那就只能看第二順位:劉盈的手足兄弟。
也就是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八個兒子中,除孝惠皇帝劉盈以外的其他七個。
其中,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彼時已經薨故;
次子、嫡長子,自是孝惠劉盈。
老三趙隱王劉如意,更是自己被呂太后鴆殺、母親戚夫人被呂太后做成了人彘;
老四代王劉恒尚在。
老五趙王劉恢,被呂太后逼得殉情而死;
老六趙幽王劉友,被呂太后召入長安,活活餓死;
老七淮南王劉長尚在;
老八燕靈王劉建,英年早逝,兒子被呂太后暗殺,人工絕嗣。
等于說,諸呂之亂平定后,‘父傳子’的第一順位因劉盈‘絕嗣’而被排除的前提下,第二順位的‘兄傳弟’,其實也只剩下兩個人選。
代王劉恒,以及淮南王劉長。
這兩個人選,只能說,傻子都知道該選誰。
——后少帝劉弘,之所以死的不明不白,孝惠劉盈之所以被‘人工絕嗣’,就是因為陳平、周勃為首的誅呂功臣們,擔心自己日后被天子清算!
所以,新選上來的天子,必須滿足的一條要求,就是和呂太后、呂氏足夠不親近。
淮南王劉長,卻是呂太后親手養大的,雖非親生,甚似親生。
如此一來,排除法排到第二步,皇位繼承人就已經可以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