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有待商榷
防盜章節,天亮前上傳正文。
事實上,“漢奸”在近代才被視為“背叛中國投敵之人”,在古代則是特指背叛了漢族的敗類。
而我們今天所要談論的人,他便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漢奸”,首位背叛漢族并幫外敵殘害同胞的漢人“中行說”。
在漢朝時代,漢族與匈奴向來關系緊張,兩國之間時常兵戎相見。公元前174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離世,他的兒子稽鬻繼位,號稱為“老上單于”。
老上單于上位后,匈奴與漢朝的關系更加惡劣,他采取非常流氓且有效地“游擊戰”策略,經常今天在a地打你一下,明天就跑b地打你。
等漢朝派兵出去鎮壓時,老上單于就急忙跑遠了躲開,漢兵到了連影子都看瞧見一個。
為什么呢人家匈奴身體素質高,而且大多是騎兵啊,跑的速度是非常快,經常用騷擾、進攻和掠奪的手段耍弄漢朝。
你要出兵鎮壓,他鐵定不跟你硬碰硬,直接消失,你一會去,他又出現到處破壞,真是把漢朝皇帝給折騰得“一個腦袋,兩個大”。
漢朝實在是遭受不住折騰,就想著錢買平靜,畢竟歷史上這么做的朝代也不少,匈奴們就想從這里撈點錢,那就干脆滿足他們吧!
封建王朝的“進貢”或“割地”思想開放,他們往往為了實現眼前的利益,便不重視祖國的統一和尊嚴,給后世子孫留下了很多的威脅和恥辱。
聽到漢朝選擇投降,還要給自己進貢,老上單于也是心動了。但這家伙也是狠人,對漢朝皇帝“獅子大開口”,表示自己不但要錢,還得“進貢”幾個漢族的美女。
漢朝一聽,怎么又是“和親”這一套路,又不是沒受過這種屈辱,再忍受一次又何妨呢!于是漢文帝便“屈服”地答應了,將宗室女送去匈奴,而中行說便是和親隊伍中的一員。
歷代封建王朝里,入宮當太監的人往往都是家庭經濟不好,想依賴“太監”這一職業謀取錢權與前途。而中行說愿意放棄“男兒身”成為太監,可見他對美好的未來是有很大期望。
沒曾想當太監沒多久,好日子都還沒開始享受呢,漢文帝就派中行說跟隨和親隊伍前去匈奴之地。
中行說心中非常不滿,便直接向漢文帝表達了“不”字,畢竟匈奴之地大多窮山惡水,飲食住所都不如漢朝,過去那邊肯定只能吃苦勞累。
漢文帝可不管這些,你一個臣子怎么能對皇帝的命令感到不滿,應該欣然接受,歡歡樂樂地跟隨和親隊伍,再說你還是個太監,連男人都不是。
中行說看漢文帝如此堅定,知道自己根本無法違抗圣旨,只得發發心中的牢騷。他當著漢文帝的面說:陛下,您就不怕我到了匈奴那,給您和漢朝帶來威脅嗎
換成一般人敢這樣說話,漢文帝肯定直接將他拉出去砍頭。但眼前確實需要中行說,再者漢文帝根本沒把中行說的威脅當回事,就你一個小太監能給大漢朝帶來啥影響啊!
于是,中行說只能帶著對漢文帝和漢朝的怨恨去往匈奴,心中唯有一個念頭:報復漢朝,報復漢文帝,都是你們逼我的!
一到匈奴地區,中行說就馬上給了老上單于一個“當頭棒喝”,直接將他給徹底敲醒,很快便成為了老上單于的“跟前紅人”,重要的謀略大臣,十分受重視。
漢文帝對中行說不重視,他卻在匈奴首領這里得到想要的地位,于是對匈奴的貢獻也越來越多了。
中行說來到匈奴前,老上單于崇尚漢朝的先進文化,而文化里最為重要的則是飲食和服飾,因此他在部落里大肆倡導要穿著漢服與吃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