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如此說來,問題就一目了然了。
——往后推個百十年,劉榮連自己的后代、直系血脈能坐上漢家的皇位,都無法完全保證;
再退一步講:甚至就連漢家還能傳延百年不亡國,劉榮都不敢打包票!
自更別提保證數代,甚至十數代以后,不會出一個禍亂天下的傻缺天子了。
千萬別覺得這是杞人憂天。
問問秦始皇帝,在臨終彌留之際,可曾想過自己一手創建的大秦帝國,會在自己死后短短數年內,便落得個二世而亡的下場,和自己一同被埋入墳墓
再問問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可曾想過自己建立的劉漢社稷,在自己死后短短十五年內,先后有四人坐上天子之位;
其中兩個還都是自己的兒子不說,而且還是第一個和第四個
問問歷史上,決定傳位漢武大帝的孝景帝劉啟:可曾料到大漢江山,在繼任者劉徹大勝匈奴之后,又在極短的時間年趨于崩潰,差點就滅亡在了農民起義之中
再問問臨終前,對劉弗陵寄予厚望的漢武大帝:可曾想過自己不惜為之‘殺母存子’的孝昭皇帝,僅僅只活到了二十一歲的年紀——比短命鬼孝惠劉盈,都還要更短命一年
遍觀青史,類似這樣的事不知凡幾。
一如后世,許多天馬行空的網文作品,如皇帝聊天群之類;
——讓先祖得知后世子孫所為,多的是王朝前半頁的皇帝,氣得要蹬開棺材板跳出來。
甚至于,能讓祖宗蹬開棺材板,要氣沖沖鞭策不肖子孫的,都還是幸運的。
畢竟這意味著子孫后代,好歹是坐上了皇位。
真正讓這些明君感到沮喪的,是后世之君,居然不是自己的后代。
結合此間種種,劉榮的目的,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首先,劉榮不確定自己的后世子孫、后世之君是否靠譜;
其次,劉榮無法確定——甚至可以直接否定劉漢社稷‘能傳延百世而不亡’的可能性。
既然百十年后,皇位上坐著的未必是自己的子孫;
二三百年后,甚至都未必是老劉家的人。
那么,作為穿越者的劉榮也就沒必要,去強行追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華夏往后千百年,開出‘萬世之太平’了。
或者應該說:劉榮這一輩子,確實是要為華夏文明做點事兒的。
但這里的‘華夏文明’,指的既不是自己這一脈的子子孫孫,也不是老劉家的劉漢社稷;
而是往后千百年,每一個由漢人建立的華夏農耕統一王朝。
這其實更奇怪。
——連自家的王朝,乃至自己的子孫都無法掌控,劉榮又如何能掌控后來的朝代,能因為自己如今的決定、舉措而受益,或是規避風險
答案,便藏在那四個字當中。
民族意識。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劉榮自己所具備的民族意識,足以支撐劉榮以‘華夏文明一份子’的立場,將往后的每一個華夏王朝,都視作自己的‘后繼之人’‘后世之君’。
但劉榮有這個覺悟,卻并不意味著后世之君,以及后來的王朝,也能有同樣的覺悟。
最為關鍵的是:劉榮不想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給游牧民族做嫁衣。
所以,在為華夏文明,走出一條速通新時代的康莊大道的同時,劉榮還要為華夏民族,更早的注入民族意識。
劉榮不求讓自己的繼任者,亦或是子孫后代,乃至后世之君、后世之朝代,都能有自己這樣的覺悟。
但至少,劉榮要保證:在自己駕崩的那一天,華夏文明就要具備‘哪怕內部打出狗腦子,也能隨時抽空把外人打趴下’的能力和意識。
就像是歷史之上,三國時期的各路諸侯,或許有強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