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了4月末。
坐在辦公桌前的李仕山在最后一份文件上寫上自己的意見后,將鋼筆一扔,看著,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看著眼前厚厚的一摞批完的文件,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他今天一動不動地坐了一上午,總算是把手頭上所有的文字工作全部處理完了。
李仕山一邊按摩著有些發酸的脖子,一邊看向旁邊的臺歷。
4月30日這天被他畫上了一個大圈,旁邊備注著“開學”兩個字。
李仕山喃喃地念叨著:“再過兩天就五一了,”
2004年的五一放假還是七天。
別人都可以利用假期好好地休息一下或者出去旅游。
李仕山就沒有這樣的福氣。
他這七天都要在燕京大學上課。
不過在走之前,李仕山還是要把工作再梳理一遍,看有沒有遺漏的,免得上學都不安心。
他從抽屜里取出自己的本子,上面寫的都是重要的事情,他開始逐條地梳理起來。
首先就是機構改革和人員調整。
重新組建的六辦一個中心一大隊的干部已經全部到位。
沒有被選中的干部被分流到了各個村里。
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廣種植貓兒橘以及道路改造工作。
李仕山還是給這么分流的干部留了機會。
在這次改革中,對于干部的工作考核有這樣一條規定。
鎮里每季度會對所有干部的工作表現進行考核,年底進行匯總評估。
鎮里工作優異的干部,不僅獲得物質上的獎勵,在選拔干部中也會優先考慮。
村里工作成績優異的干部調回鎮里,鎮里考核不合格的干部將被分流到村里。
在李仕山的設想中,這種類似“末位淘汰”的機制,對所有的干部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讓那些想干事,愿意干事的干部看到希望,至于那些想靠著“論資排輩”就能坐享其成的干部,徹底絕望。
第二件事,就是貓兒橘的種植推廣。
因為干部分流,大量的干部充實到了村里,這也使得種植貓兒橘的推廣速度大幅度提高。
根據胡勇的匯報,預計五月中旬,所有村子都會種植上貓兒橘。
第三件事,道路改造。
這個事情是李仕山最放心的工作,周興泰和方宇的配合下,道路改造已經五分之一,預計十月份就能全部完工。
第三件事,學校搬遷。
在這項工作上,李仕山見識到了陸簡兮卓越的才能。
李仕山認為搬遷最難的地方應該就是說服學校老師搬去響水。
沒想到,陸簡兮只用了一招就輕松解決。
那就是錢。
她直接給鎮高中每位老師提供每月200元的交通補助。
要知道,黃嵐縣鄉鎮老師的平均工資才300元。
鎮里高中的老師工資要高些,但也就在400元左右。
這200元,直接就相當于他們一半的工資了,他們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現在,原來的響水高中也已經修葺一新。
李仕山專門去看了,修葺得比現在的高中環境還要好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