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居作為燕京老字號飯店,生意自是火爆,常常是一座難求。
不過這只是對普通人來說。
對于趙磊、富時他們,也就是打了一個電話,托一個朋友,就訂上了包廂。
晚上六點半,運管班黨支部委員們齊聚一堂,
圓桌上擺滿了柳泉居的特色菜,什么荷花燕菜、云片鮑魚、果料魚骨、金絲海蟹等等。
這些菜李仕山可都是頭一次見,不僅擺盤精致,香氣撲鼻,口感更是沒得說,不愧是在京城開了上百年的老店。
此刻大家的興致非常高,頻頻和李仕山碰杯。
今天要不是李仕山通風報信,他們這些人也和其他人一樣,隨便講講就應付過去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能坐到副廳的位置,都非常明白機會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組織部干部的面前,那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副廳級干部12萬多人,這還不包括企事業單位的干部,如果算上的話,總數要超過20萬。
哪怕組織部人再多,也不可能考察這么多人,總是選擇脫穎而出的那一小撮人。
這一小撮人怎么來的呢。
除了大佬的推薦,特別重大的政績以外,那就是靠這種考察機會。
所以今天的機會特別的難得。
不知道多少干部一輩子都沒法進入到組織部的視線里。
雖然今天的發言并不能代表什么。
不過積少成多啊。
說不定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就入了上面大佬的法眼了。
有句名言叫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今天高興,酒自然就喝得多。
喝多了,說話也就放得開,許多官場的事也就聊了起來。
李仕山就當一個旁聽者,一邊吃菜一邊聽著。
聽著聽著,不知道怎么,就把話題引到了趙磊的身上。
“我說老趙,你什么時候去漢南啊。”
老趙略微思索了一下說道:“還沒有最終確定,本來是九月份,不過好像又要推遲一下。說是要等漢南省委書記人選定下來后,再進行調整。”
“哦,你知道定的誰嗎?”
“人選還沒定,上面分歧很大。”
趙磊也沒藏著掖著,直接說道:“現在有兩個主流意見,一個是傾向從上面下派干部,另一個很傾向,從沿海省份的省長里選一個過去。”
李仕山聽得格外仔細。
他知道省委書記的來源通常是三個渠道。
一是由省長升任省委書記;
二是經濟落后地區的省委書記調任經濟強省,或者是經濟強省的省長升任落后地區的省委書記;
三是中樞部委部長空降地方擔任省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