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結果呢。
上一輩子,李仕山到“死”也沒見國家力度減輕過。
也就是那個時候起,以前很少拍的反腐教育宣傳片,在那個時候變得多了起來。
無論是制作內容還是拍攝的質量,都非常地高,有的片子都不亞于電影的制作水平。
李仕山看過的當然多了,水平當然就比現在的人高多了。
他隨便想幾個寫進去,那都讓人感覺無比的驚艷。
在李仕山的策劃中,這部反腐紀錄片要邀請國內知名導演、編劇和拍攝團隊,投入資金也要足夠,一定要把這部反腐紀錄片拍出“大片”的效果。
項成儒笑著問道:“那你的資金哪里來,趙孝榮應該不會給你太多錢吧。”
李仕山不假思索地說道:“拉贊助啊,拍片哪有不拉贊助的。”
站在旁邊的洪華聽得一愣一愣的,“拍這片也有人愿意投資的?”
“那必須的。”李仕山點了點頭,然后目光灼灼地看向了項成儒。
項成儒見狀把身體往后一靠,笑罵道:“你少打我的主意,聽你的口氣,這個片子沒有幾千萬根本下不來。我可沒有多少閑錢給拍拍子玩。”
“書記,不要把話說死嘛。”李仕山狡黠一笑,道:“如果這個紀錄片獲得了上面的好評,并且在全國推開進行學習呢。書記要是在紀錄片里露個臉,講個話,那宣傳效果......”
不用李仕山說完,項成儒已經有了反應。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抹精光,身體下意識地向前靠了靠,無比認真的問道:“這個事情,可有十足的把握?”
李仕山看見項成儒上鉤,不由心里感嘆起來,“果然,項書記也逃不過名利二字。”
老師說過,當官到一定級別以后,就需要養“望”,位置越高越要養“望”。
這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為官之道。
至于“望”是什么,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老師的總結就是名氣、威望、影響力。
當你的“望”達到一定程度后,那就是自己的一層保護傘。
誰想動你,都要三思而行。
想想歷史上的那些諸如霍光、張居正這樣的“權相”。
為何他們生前皇帝不敢動他,而且禮遇有加,只有等到死后才敢對他們動手。
其中一個方面就是他們有足夠的“望”。
這個道理放到現代也是一樣。
大家都要養“望”。
項成儒當然能看出這里面的價值,能讓自己在燕京方面出一個彩,他自然也不會放過。
李仕山見項成儒上鉤了,繼續說道:“百分百不敢保證,至少也有九成的機會。”
“這么高!”項成儒有些吃驚,追問道:“你詳細地說說。”
李仕山說道:“您還記得,林國梁書記嘛。”
項成儒點點頭,“肯定知道啊,他現在在燕京任政法委副書記。”說到這里他頓了一下,明白了李仕山的意思,“你是想走林書記的路子,恐怕沒有那么容易吧。”
“書記,您聽我分析。”李仕山耐心地解釋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