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選調生還有一個稱呼那就是“天子門生”。
如果拿古代的科舉對比,考上公務員相當于“秀才”,考上省里的定向選調生相當于“舉人”,至于中央選調生那就等于“進士”。
每年招錄中央選調生只有寥寥數百人。(由于資料保密,只查到2022年后每年人數在200-300之間,之前的人數應該更少也就一百,甚至更少。)
清朝科舉每3年一次,每次錄取的進士也就在260人左右,平均下來的錄取比例和2005年大致相當。
如此算下來,中央選調生的含金量那絕對比“萬足金”還高,用“天子門生”來形容也不為過。
重要的是,中央選調生有其他普通公務員無法比擬的優勢。
第一點,起點高。
中央選調生入職后通常在部委實習一年后,會安排下基層工作兩年。
第一年是到村或鄉鎮任職,掛職村黨總支副書記,或書記助理開展鄉村工作。
第二年就是在縣區級相應機關從事業務工作了,具體工作內容和各省定向選調生工作內容類似。
雖然他們在基層鍛煉,但人事關系直接隸屬省級或中央機關,與普通公務員的地方編制有本質區別;
第二點,晉升快。
部分中央選調生會被納入“后備干部”名單,培養目標多為省部級機關或中央部委的核心崗位,晉升通道更受關注。
第三點,資源傾斜與政策保障。
中央選調生享有專項培養計劃(如掛職鍛煉、導師制)、住房補貼等特殊待遇;
地方對其管理需遵循中央指令,基層鍛煉期間仍受上級組織部跟蹤考察。
就這么說,只要你成為中央選調生,就算你一路躺平,至少也能走到縣處級的崗位。
全國上下幾千個縣區,省里能把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儲相”苗子放到谷山,本身就是一種無聲卻極其有力的肯定,是對他李仕山治下谷山發展成績的最大背書。
這時,李仕山的目光落在了檔案袋上。
他看不到封口處嚴絲合縫,沒有被拆開的痕跡,隨口問道:“你沒拆?”
陳文斌帶著恭敬的笑容,說道:“書記您說笑了!這么重要的干部,人事檔案可是機密!當然得由書記您第一個過目!我哪敢擅自拆看。”
他這話說得滴水不漏,既表了忠心,又體現了規矩。
李仕山心中莞爾,沒想到一向以穩重務實著稱的陳文斌,拍起馬屁來也能如此自然圓滑。
于是,李仕山只是笑了笑,不再多言,手指利落地沿著封口線劃開。
檔案袋被打開,里面是幾份裝訂整齊的材料。
放在最上面的是干部基本信息登記表,李仕山的目光剛觸及到登記表右上角那方方正正的兩寸免冠照片時,手指猛地一頓,眼神開始放光,隨即露出欣喜的表情。
“原來如此!”李仕山心中豁然開朗,暗笑道:“我說呢!省里怎么會把這么個寶貝疙瘩‘空投’到我這窮鄉僻壤來!原來是老陳的手筆啊。”
照片上那個濃眉大眼、國字臉膛、眼神明亮、一臉浩然正氣的青年,李仕山太熟悉了。
正是他兩輩子相交、情同手足的死黨兼同學,省反貪局局長的公子陳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