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山微微頷首,看著陳山河眼中流露出贊許。
這簡陋的三間瓦房,在陳山河手里,被打理得井井有條,充滿了務實和希望的氣息,遠比某些豪華辦公樓更讓他感到踏實。
“坐下說。”
李仕山在爐子旁一張磨得發亮的木椅上坐下,示意陳山河也坐,“這半年,辛苦了。你這里還有哪些難處?鄉親們最盼著解決什么?”
爐火噼啪作響,映照著陳山河紅彤彤的臉龐。
他眼神明亮,沒了初來時的迷茫和局促,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扎根鄉村后的沉穩和干練。
他沒有客套,語速平穩地開始匯報起來。
“書記,路是基礎,現在修的是通往山后那片草場的主路,開春后能通,就能解決羊群放牧和草料運輸的大問題。”
“羊圈是第一步,我們跟縣畜牧局聯系了,引進了適合咱們山地的絨山羊品種,技術員定期來指導,目前勢頭不錯,村民入股積極性挺高。”
他頓了頓,眉頭微蹙:“難處主要還有幾個:一是水源。”
“現在村里就一口老井,旱季吃水緊張,水質也一般,得想辦法引山泉或者打深井。”
“二是電。雖然裝了路燈,但村里的電網老舊,負荷一大就跳閘,影響羊場設備使用。”
“三是村小學。就一個老教師撐著,條件太差,留不住老師,娃娃們讀書難……”
陳山河條理清晰,問題抓得準,解決方案也有初步想法,顯然是扎扎實實摸清了底數。
李仕山靜靜地聽著,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擊著節奏。
等陳山河說完,他沒有立刻表態,而是轉頭看向一直安靜記錄的秘書肖同將。
“都記下了?”
“書記,都記下了。”肖同將立刻合上筆記本,聲音清晰。
“好,”李仕山微微頷首,聲音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氣勢說道:“水源問題,聯系水利局,讓他們一周內派技術組來實地勘測,拿出可行方案和預算。”
“電網改造,讓供電局列入本年度農網升級計劃,優先解決張家坳。”
“村小學的事,對接教育局,一是解決師資,看能否納入‘特崗計劃’或安排輪崗教師,二是協調資金,盡快改善校舍條件。”
肖同將飛快地應道:“明白,書記,回去立刻協調落實,定期向您匯報進展!”
干脆利落,三言兩語,困擾張家坳多年的幾大難題,似乎就有了解決的曙光。
陳山河聽得心頭一熱。
他現在非常清楚,想要申請資金有多么難。
他知道,如今李仕山這位縣委書記“金口”一開,事情就成了。
然而,李仕山接下來的話,卻讓陳山河臉上的熱意瞬間凝固。
“山河,”李仕山看著他,語氣平靜得像在說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你收拾一下東西,跟我回縣里吧。”
“啊?”陳山河愣住了,以為自己聽錯了,“書記,這……這路還沒修完呢!羊圈那邊開春還要擴欄,引水的方案還沒定……”
李仕山臉上浮現出那種陳山河熟悉的、帶著點高深莫測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