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山收斂了笑意,指著駐京辦的牌子說道:“山河,咱們可是來燕京辦事的。”
“你真以為,林書記一個電話撥出去,事情就能順順當當、毫無阻滯地落到實地?燕京的水,深著呢。”
李仕山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燕京這地方,有句戲言,說一塊板磚掉下來砸倒三個人,兩個是處長,一個起碼是副廳。”
“這話雖然有些夸張,但卻說明一個道理。”
李仕山又指了指地面,“燕京這個地界可是藏龍臥虎,關系網盤根錯節。能在各部委機關里坐穩位置的,哪個不是人精?背后的水,深不可測。”
“就拿影視中心來說。”
“你怎么知道里面管事的是誰的人?”
“有沒有是林書記那條線的?”
“有沒有站在林書記對立面的人?”
“或者,就是那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慣會陽奉陰違的‘老油條’?”
“如果我們傻乎乎地,大咧咧地沖進影視中心去‘傳達指示’。”
李仕山做了個莽撞的手勢,“結果會怎樣?”
“人家表面上對你客客氣氣,端茶倒水,滿口答應。”
“可轉頭呢?”
“到時候一句‘還在走程序’、‘需要協調資源’、‘領導出差了’就能把你拖到天荒地老!”
“咱們的片子?猴年馬月也出不來。”
“到時候,不僅耽誤了事,還讓領導失望。我們連哭的地兒都沒有。”
陳山河聽完李仕山這番分析后,可以說是大開眼界。
他明白之前確實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以為有了最高層的批示,
李仕山這番赤裸裸地剖析,像一盆冰水澆醒了他。
“所以,”陳山河沉思了片刻,看向駐京辦的牌子,“這就是你來這里的原因?”
“沒錯!”李仕山肯定地點頭,繼續教導起陳山河來。
“駐京辦,就是我們這些地方在京城的前哨站和大管家”。
“他們的核心職責之一,就是協助、協調我們這些從省里來京辦事的人員,打通關節,解決困難。”
李仕山一邊說一邊領著陳山河往院子里面走,邊走邊繼續低聲傳授最基本的知識。
“這些人,長年扎根在燕京,對京城各大衙門、各路神仙的秉性、門道、規矩、甚至辦公室里誰和誰不對付,都摸得門兒清。”
“什么事情該找什么人,該走什么流程,該提前打點哪些環節,該避開哪些雷區,他們心里都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賬!”
“有了他們引路、鋪路、甚至‘踩點’,我們才能事半功倍,避開那些看不見的坑,把事情真正落到實處。”
說到這里,李仕山拍了拍陳山河的肩膀,“這就叫‘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在燕京辦事,光認識‘閻王’不夠,得知道怎么對付那些‘小鬼’,還得有熟悉地形的‘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