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臉上掠過一絲沉重和無奈,回答道:“根據我們救出的幾名餐館工作人員描述,爆炸發生前,店內工作人員加上食客,總數應該在六十人以上。”
他又停頓了一下,艱難地補充道:“爆炸非常突然,有多少人第一時間逃出來……很難說。”
“目前判斷,仍有相當數量的人員處于失聯狀態。具體人數……恐怕要等救援徹底結束才能明確。”
一道簡單卻殘酷的數學題瞬間在郭志鵬腦中成型。
確認傷亡(9死+15重傷+20輕傷)=44人
爆炸前店內預估人數=60+人
失聯人數=至少16人以上!
這失聯的十幾、二十人,在哪里?
一樓或許有幸運兒在爆炸瞬間逃離,但二樓、三樓呢?
“9人死亡”這個數字,被突破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10人那條紅線,岌岌可危。
李仕山當然明白了郭志鵬的擔憂和巨大的壓力。
他立刻上前一步,搶在郭志鵬可能下達任何“特殊指示”前,果斷說道:“郭書記,當務之急是爭分奪秒救人。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
“至于確定傷亡情況,還是等消防支隊長過來,再溝通吧。”
郭志鵬被李仕山這突如其來的話噎了一下,隨即也反應過來,眼下確實不是糾結數字的時候。
他深吸一口氣,強行平復情緒,點頭道:“好,你是現場救援總指揮,一切聽你的。”
再次聽到“總指揮”這個稱呼,李仕山只能露出一抹沉重的苦笑。
在火災等重大突發事件現場,現場最高指揮權的確定遵循“行政首長負責制”原則。
也就是說,并不是現場誰的官大,誰的排名靠前,就聽誰的。
如果市長在場,那市長就是最高指揮官,如果市長不在,那就是副市長。
至于市委值班領導,主要負責信息上報、監督履職和資源協調支持,不直接替代行政指揮鏈,除非是沒有一個副市長在。
再者說,這個位置就是一個燙手山芋,坐好了沒有功勞,但凡有任何指揮不當的地方,事后都有可能被問責的。
雖說郭志鵬和李仕山關系非常好,也不可能替他扛下這千斤重擔。
李仕山很清楚現在自己的責任有多重。
他轉向孫振國,一字一句地說道:“孫隊長,我只有一個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搜救失聯者。快去吧。”
“是~”孫振國立正敬禮,轉身義無反顧地再次沖向那片濃煙滾滾、危機四伏的火場廢墟。
李仕山看著孫振國的背影,心里很是不忍。
那句“不惜一切代價”,他相信孫振國完全明白其背后的殘酷含義。
這“代價”,是包含了在搜救過程中,隨處可能出現的危險,消防戰士隨時都可能付出的生命。
這命令冰冷而沉重,但這正是消防員的使命與天職。
李仕山想到了無數次火災面前,在滔天烈焰中逆行的身影,明知是死地,依然慨然赴之。
他平生最敬重的職業,消防戰士,永遠排在最前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