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準確理解書記對他的期望和工作要求。
這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2.與鄭春平市長溝通,同樣需要盡早安排正式會面。
與市長的溝通至關重要,涉及黨政協調。
需表達尊重與協作意愿,了解市政府當前的中心工作,尋求在交叉領域上的配合與支持。
3.與其他常委班子成員進行工作性拜會。
主要目是了解他們的工作思路和當前關注點,主動表達在未來工作中的協作意愿。
特別是與紀委書記、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的溝通,關乎干部、紀律、輿論,尤為重要。
4.與分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見面。
安排時間,與市委辦公室(協調)、市委農工委、市委黨校、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自李仕山分管或聯系的單位“一把手”進行初步見面。
聽取他們關于單位基本情況和重點工作的簡要匯報,建立初步的工作聯系,做到心中有數。
5.“下沉式”調研。
選擇本市具有代表性的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進行走訪。
不只看“樣板間”,也要看“薄弱點”。
調研主題緊扣分工,比如黨建。
重點看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如何?
“兩新”組織(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建覆蓋情況如何?
社區黨建和農村黨建各有何難點?
李仕山在一旁,看著福進認真閱讀清單,便一條一條地給他講解其中的關竅和深意。
“與書記市長的溝通,是定調子、明方向,不能馬虎。”
“與其他常委的聯絡,是營造良好工作氛圍,減少阻力;”
“熟悉分管部門,是掌握基本盤,確保指令暢通;而下沉調研。”
李仕山又特別強調道,“我們需要掌握第一手材料、發現問題、尋找工作突破口的關鍵,絕不能走過場,要能聽到真話,看到實情。”
聽著李仕山如此細致、毫無保留地傳授工作思路和方法,甚至將每一步的用意和注意事項都點得清清楚楚。
福進那叫一個感動啊。
他回想起自己進入體制這些年,在街道辦摸爬滾打,何曾有人如此系統、如此耐心地教導過他?
除了安排任務,就是背黑鍋。
就算是在學校里,老師也多是照本宣科,何曾如此結合實際、傾囊相授?
福進這個時候也明白過來,為啥那么多大領導都是秘書出身。
這才在李書記身邊這點時間,學到的東西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此時李仕山已經講到了最后:“這份清單上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就是你未來作為秘書的日常工作核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