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李書記讓我要懂得‘和光同塵’,建立人脈。”
“可這‘塵’也太大了,我怕一不小心就迷了眼。總不能事事都去問李書記,那顯得我太無能了。”
富潮生等兒子說完,才緩緩開口:“你們李書記這話說到點子上了。”
“做官和做生意,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尤其是在‘和人打交道’這門學問上。”
他看向一臉困頓的兒子,問道:“現在最困擾你的問題是什么。”
“分寸感。”福進脫口而出,“我不知道該和誰走近,又該和誰保持距離,怕踩線,也怕錯過該維系的關系。”
“你考慮的很好。”富潮生贊許地點點頭,繼續說道:“你想想,咱們家做生意,合作伙伴那么多,有長期穩定的,有偶爾合作的,也有只想撈一把就走的,我們是怎么辦的?”
對于家里的生意富進雖然知道的不多,但是每年回家總也聽父親還有叔叔伯伯談起,可以說從小耳濡目染。
福進思考了片刻后,說道:“會……分類。”
“對,就是分類。”富潮生輕輕一拍茶幾,“放到你現在的處境,也一樣。你不能像個無頭蒼蠅,誰來都應承。你得在心里畫一張‘人際地圖’,把人分分類。”
他端起茶杯,細細品了一口,開始傳授他的“處世經”。
“第一類,是‘基石’。比如市委辦、組織部這些關鍵部門里,和你級別相當、或者手握實權的科長、處長。”
“他們是你工作開展必須依靠的力量,信息靈通,流程熟悉。”
“對這類人,要真誠結交,維持好私誼。他們的電話要第一時間接,他們的飯局,只要不是太敏感,盡量參加。這叫夯實基礎。”
“第二類,是‘伙伴’。比如其他市領導手下得力的秘書,或者一些重要區縣、部門的副職。”
“你們地位相似,處境雷同,容易互相理解。”
“和他們多交流,可以互通有無,關鍵時刻也能相互照應。這類關系,要細水長流,偶爾小聚,保持信息暢通即可。”
“第三類,是‘窗口’。比如那些想通過你了解動向,或者有求于你的部門負責人、地方商賈。”
“對他們,要格外謹慎。飯不是不能吃,但地點要選在公開場合,話題要控制在安全范圍。”
“記住,多聽少說,了解信息可以,但絕不輕易表態,更絕不能收受貴重財物。”
“可以象征性地收點不值錢的家鄉土產,但超過一定價值的,必須堅決退回。這叫守住底線。”
“最后一類,就是‘浮萍’。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純為攀交情的閑人,他們的邀約可以直接婉拒,電話也可以選擇性接聽。你的時間和精力是稀缺資源,必須用在刀刃上。”
父親條分縷析,將復雜的人情往來拆解成清晰的層次。
福進聽得眼睛發亮,仿佛在迷霧中看到了一盞引路的明燈。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識到,自家老爺子在商場沉浮幾十年積累下的人情練達,是何等寶貴的財富。
“爸,沒想到……您看得這么透徹!”福進驚嘆道。
富潮生哈哈一笑,帶著些許得意:“你以為你老子的生意是天上掉下來的?”
“記住,無論是商場還是官場,歸根結底是‘人場’。”
“理順了人,很多事就順了。你按這個法子,在心里先把人分分類,再決定用什么態度對待,自然就不會那么手忙腳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