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錯了。”夢痕搖頭,“情感不是弱點,而是人性的核心。沒有情感,你們就不再是人類。”
“人類的定義是什么?”理性反問,“智慧生物?我們依然有智慧。社會性生物?我們依然有社會。使用工具?我們依然使用工具。”
“缺少情感不影響我們作為人類的任何功能。”
艾莉和夢痕對視一眼,都感到這個任務比想象的更困難。
這不是簡單的沖突調解,而是要讓一群自認為已經達到理想狀態的人重新認識到情感的價值。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艾莉說道,“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你會有什么感受?”
“會進行治療。”理性回答,“根據病情安排最優的醫療方案。”
“我問的不是行動,而是感受。”艾莉強調,“你會擔心嗎?會害怕失去他嗎?”
“不會。”理性說道,“擔心和害怕是無用的情感,不會改善孩子的病情。”
“如果孩子死了呢?”夢痕問道。
“會辦理后事,進行資源重新分配。”理性依然平淡。
“你不會悲傷?不會懷念?”艾莉難以置信。
“不會。悲傷是對已發生事實的無效反應。死者不會因為我的悲傷而復活。懷念是對過去的執著,妨礙前進。”
“這些情感都是非理性的。”
艾莉感到一陣深深的無力。
她試圖用共情能力感受理性的內心,但那里什么都沒有——就像看著一個精密的計算機,沒有溫度,沒有情感,只有冰冷的邏輯。
“我們換個角度。”夢痕說道,“你們關閉情感前,這個世界有什么問題?”
“沖突。”理性回答,“因為情感導致的各種沖突——愛情糾紛、仇恨犯罪、嫉妒競爭、恐懼逃避。”
“這些問題消耗了大量社會資源,降低了整體效率。”
“但沖突不全是壞事。”夢痕指出,“有些沖突推動了進步。因為不滿現狀,人們才會改革;因為追求更好,人們才會創新。”
“現在你們沒有沖突,但也沒有進步的動力。”
“進步的定義是什么?”理性反問,“我們已經達到了最優狀態,為什么還需要進步?”
夢痕一時語塞。
確實,如果他們自認為已經達到了最優,那還有什么進步的必要?
“讓我進入你的意識空間。”夢痕說道,“讓我看看你關閉情感之前的記憶。”
理性思考了片刻:“可以。但我不認為這會改變什么。”
夢痕伸手觸碰理性的額頭,意識進入了他的精神世界。
在這個精神世界里,夢痕看到了一道道記憶的碎片。
有一段記憶特別醒目——那是理性還有情感的時候。
年輕的他站在妻子的病床前,眼中充滿淚水。
“對不起...對不起...”他握著妻子的手,聲音哽咽,“我沒能救你...”
妻子虛弱地微笑:“不要自責...你已經盡力了...”
“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很幸福...”
“要好好活下去...要快樂...”
妻子閉上了眼睛,永遠地離開了。
年輕的理性崩潰了,他跪在地上,發出撕心裂肺的哭聲。
那種痛苦,那種絕望,那種無助,都深深刻在了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