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保衛戰之后,敵我雙方進入了一個相對的平靜期。不管小鬼子,還是華夏各方,都需要進行休整,連續高強度作戰,不但人受不了,物資和武器裝備也會存在很大的缺口。
但是到了38年2月,小鬼子就會發起徐州會戰。這也是小鬼子侵華的重要節點之戰,國軍方面投入了近60萬兵力,小鬼子也投入25萬兵力,鏖戰數月,最后以國軍慘敗收場。
這樣的大戰,溫三怎么可能不參與呢?
別看他現在只有兩個師的兵力,一但整訓出來,發揮出來的力量,絕對不容小視。以溫三的指揮能力,說不定就能完全影響這次大會戰的走向。
同年還有另外一個大事件發生,那就是花園口決堤事件。委座為了阻擋小鬼子的進攻腳步,決定炸掉了黃河堤壩,水淹小鬼子。
結果真正被水淹的是大量的老百姓,官方統計死在決堤之下的老百姓達到了89萬人。
比首府大屠殺還要慘!
小鬼子因此死掉的人數才三千多,連一個旅團的兵力都不到。這么吃虧事情,溫三決不想看到它再次發生。
想要阻止這一切,那就要占據有利的地形,憑手中的力量去改變這些殘酷的歷史。
溫三雖然沒有給大家講述這些歷史事件,但卻是將周邊的態勢給大家作了詳細的分析。想要有力的打擊小鬼子,那就要占據合適的地形,進可攻,退可守。部隊展得開,收得攏,還得有極大的活動空間。
經過核心成員的激烈討論之后,溫三最后決定,把部隊拉到距離相對較近的大別山,在這里開辟屬于他們的根據地。
大別山位于華東地區,坐落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西接桐柏山,東延霍山(也稱皖山)和張八嶺,東西綿延約380公里,南北寬約175公地,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
這里也是革命老區,擁有非常悠久的革命史。
這個時間段,大別山并沒有紅色根據地存在。非要提革命老區的話,也集中在豫東南,皖西地區。曾經的革命老區,很多都在國軍的圍剿之下撤走了。
對于整個大別山地區來說,也只是占了一小塊地方。真正的大別山根據地,那是47年之后,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之后,才建立了穩固的大型革命根據地。
所以溫三算是抓住了一個空倉期,進入這個地方。部隊遷徙的距離也不會太遠。關鍵是在這里站穩了腳跟,能直接威脅到鬼子的整個華東戰線。隨時可以切斷鬼子的運輸線。
當然,選擇這里,也會面臨極大的壓力,鬼子必不會坐視溫三這里發展壯大,直接威脅它們的要害。
還有一個問題,把根據地建在這里,需要一條穩定的物資運送路線。這將會決定根據地的繁榮程度,必須得重視起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