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隊一旦被長時間泡在水里,不但會嚴重消耗士兵的體力,還容易感冒生病。還有就是武器裝備也很容易受潮,嚴重影響作戰效能。特別是重武器,一旦被水淹了,基本就成了廢物,想帶走都會成困難。
無奈之下,鬼子也不敢輕舉妄動了,只得調動大量的人手,先進行相關的論證。同時發動輿論的力量,阻止溫三炸開黃河堤壩。
溫三這一手安排雖然招來了大量的控制的斥責,但是起到的效果卻是立竿見影。
北方,幾位睿智的大佬也在討論溫三這一操作的真實意圖。
“溫三這一招也算是神來之筆了,他并不是真想炸毀黃河堤壩,只是為了拖住鬼子的進軍腳步而已。”
“嗯,您的分析很有道理。溫三要是真炸的話,根本就不用通電全國,直接炸開就行了。到時候巨量的洪水洶涌而去,立馬就起到了阻敵的作用。”某個大胡子也很贊同領導的看法。
“溫三雖然不炸堤壩,但鬼子卻不敢拿它們的部隊去賭溫三不炸,無形中跟光頭爭取到了不少調動兵力的時間。”
“你們再看看溫三的根據地位置,他在這里還留了一支部隊,只要及時出兵,也能對進攻伍漢城的鬼子部隊造成很大的干擾。”
“不錯,溫三肯定會這么干。只是這一切計劃,看起都是對大光頭有利。溫三出兵又出力,換來的卻是一片罵聲,他到底圖個什么?”
總指揮順著兩人的思路,立馬發現了問題所在。溫三干的事情,好像都是吃力不討好。實事自己干了,卻是得來無數罵名。
這可不怎么符合溫三的性格,也不符合他這個團體的利益。一直以來,溫三都不是肯吃虧的主兒,這一點從溫三歷次與鬼子交鋒中就可以看出來。
如果僅僅是為了打鬼子的話,以溫三所部的戰斗力,完全可以及時投入兵力。畢竟針對土肥原部,他的部隊離蘭封并不遠,也是可以投入戰場的。
但是溫三的主力部隊基本沒有動,全都駐扎幾個關鍵點上,反而是國軍部隊調動頻繁,正在積極的與鬼子部隊周旋。
“我估計溫三肯定跟光頭達成了某些幕后交易,只是具體的內容是什么,卻是不得而知。”大胡子非常肯定的說道。
這幾位都是戰略眼光超前的人物,別人走一步,他們就能看出很遠。不過這一次,他們得到的信息確實不多,不好推算其中的關鍵原因。
“不要著急嘛,不出半個月,他們有什么目的自然都會顯現出來。”大領導笑呵呵的說道。
“我們要不要再派個人跟溫三聯絡一下?這小子思想有點跳脫,干的事情總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現在他手上的兵力越來越多,還搞起了民族工業,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不用,不用。雖然溫三的鬼點不少,但是他的抗戰決心一直沒變。愛國熱情肉眼可見。我們應該發聲,幫助他一下,緩解一下老百姓的民怨。”領導很是認真的說道。
“確實應該聲援他一下,不能做了好事還要挨罵受氣。”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