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還要及時制定出一套相對合理的制度,不能空口說白話。還好徐州那邊就有成熟的機制,照搬過來,基本都能適用。只需要在不同的地方作出相應的調整,平衡過度就算是合格了。
在此期間,溫三集中高層開了一個會議,準備在連云港開設地方銀行。
這個問題他早就在考慮了。不管是根據地,還是徐州,都很有這個必要。
目前金融方面的東西,基本都是朱明遠在掌控,但是并沒有集資的機構和手段。
以前地方小,自然不會考慮這個問題。現在他可是占領了相當寬的地盤,至少是好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了。
沒有自己的銀行,金融方面更容易被別人左右,甚至掐你的脖子。這么重要的部門,豈能完全由別人來掌握?
溫三進行了仔細的闡述之后,立馬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大家都明白了銀行的重要性,對于整個團體來說,都有著舉足重輕的作用。
于是在溫三的牽頭之下,由朱明遠準備人手,徐州銀行很快就成立起來。
該銀行的總部設在徐州,不過在連云港和根據地都將開設分行。不但允許商人,老百姓進行借貸,也鼓勵大家把錢存在銀行里來。
利息方面,朱明遠等人進行仔細的討論之后,年利率暫定會千分之五。短期存儲和長期存儲將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溫三將整個集團的錢財都存入了徐州銀行之中,算是啟動資金。
朱明遠也確實能干,手上掌握的錢財不少,加上各地商行的動作,不管白銀,黃金還是銀元,都有大量的儲備,否則還真的支撐不起這么大的消耗。
得知這個消息,【指揮官】是非常生氣的。溫三這一手,明顯是打了國府的臉面。
也等于是變相宣布與國府決裂,不再信任國府的銀行了。
以前不管溫三怎么跟國府鬧騰,明面上,國府還是占著大義的。給了溫三五個師的正規編制,總體上來講,還是在國府的治下。
但是溫三開辦銀行之后,很多東西就擺到明面上來了。
這完全是就是在打【指揮官】的臉了。
這等于是溫三有了自己的金融體系,有了自己的動作手段。在這一塊,已經不用借助國府的銀行了。
生氣歸生氣,【指揮官】拿溫三也沒有辦法。現在溫三可是兵強馬壯,實控地區也不小了。
關鍵是后續的抗戰,還需要溫三出大力,挑大梁。跟他撕破臉皮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溫三也沒有做得太過,直接把銀行推到朱明遠的頭上,說是他這個富商的個人行為。
雖然大家都知道,朱明遠就是溫三的白手套,可既然他已經給了臺階,國府也只能就坡下驢。不然真鬧起來,也得不到什么好處。
不過國府的行動也不慢,在徐州銀行掛牌的時候,他們也在連云港選了一處地址,開了一家分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