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火了,走水了……”
“趕快滅火。”
“不得了啦!”
張府上下鬧哄哄一片,但更多的人卻只是嚷嚷而已,并不想盡全力。
好像主人也并不需要他們盡全力,火勢太旺,也只能遠遠的澆水,一番撲救,大火卻是越澆越旺。
張興在下人的攙扶下,遠遠地看著,聲嘶力竭大喊:“不要太靠近了,不要弄得大火救不了,再傷到人。”
張府的管家心知肚明,太老爺是讓下人家丁出工不出力。
管家在四處巡查,吩咐家丁下人等注意自身安全,在確保萬無一失的情形下,才能進屋救人。
一直到凌晨時分,大火滅了。
不過不是人為滅的,而是將整棟宅院燒成了灰燼,實在無物可燒,大火才自然熄滅。
在一間臥房的原址,有兩個被燒焦的人,一人馱著另外一人,身形佝僂,樣子很是凄慘。
這兩人燒的不成人形,根本無法辨認,但從他們的身形可以判斷,正是云浩然和霍青,或因為火勢太旺,將他們堵在了屋內。
張家有身份的人都清楚,以霍青的武功想脫身其實并不難,誰知張家悄悄燃起了迷香,讓霍青失去了抵御力。
張興讓人將這二人的尸體運到城外合葬在一起,墳前立碑張三兵與義仆之墓,用以迷惑他人。
張家的大火燒得太旺,京都不少人都能夠看到。
等到天亮后,陸續有朝中大臣前探訪,并且安慰張家人,水火無情,節哀順變,也不要過于掛懷。
張興卻是長長嘆氣:“大火即使燒了整座府宅,老夫都不會掛懷,只可嘆孫子三兵沒有享幾天福。”
因為張興的孫子和云浩然身材極為相似,張興便將死去的云浩然安上了張三兵的名分,其實這時候張三兵在宮中。
“太尉,前方告急,還請你站出來主持大局。”眾人均是站起,向張興拱手施禮。
金鑾殿,皇上召集群臣商議軍情大事,看似他像模像樣地坐在金鑾殿的龍椅上,一切都由他人控制。
張興手握重兵,并不輕易表態,而是向眾大臣征求意見:“各位大臣,老夫家中出了大事,所以主意還是你們來拿。
目前國力薄弱,天災連連,如何度過此次難關,老夫實在是苦于無計。”
“太尉大人,以下官看,奮起迎敵的確能夠振我國威,不過此次勝算并不是太大,一旦不敵,大齊將徹底……”
一名大臣走出,首先是提倡力戰,隨后卻又是訴苦,闡明戰爭有可能帶來的諸多更嚴峻的問題。
“愛卿,那你說,該如何才能度過幾次難關。”皇上頗為感興趣,凝神問道。
“啟稟皇上,微臣以為不管是戰是和,都要先衡量一番,最起碼要做到將損失減到最小,讓老百姓少受苦,方為上上策。”
大臣所答也極為委婉,有模棱兩可之意。
張興聞言,卻是大喜:“李大人,你再說具體一點,若真有這兩全之策,對大齊朝廷和百姓,都是一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