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了東宮門口,李世民大手一揮,直接進去,沒有讓李蒙下車。
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收買人心的手段,李蒙對此還是不屑的。
直到車隊來到顯德殿(明德殿)大門,李世民才帶著李蒙下車。下車后,夏天的燥熱就撲面而來。
整個皇宮的建筑風格都是朱柱白墻青瓦,不像紫禁城雕梁畫棟,色彩艷麗。
顯德殿主體長大概三十米,寬約十八米的一座大殿,采用單檐廡(wu)殿頂,太子宮等級低于皇帝正殿,所以沒有用重檐。
“賢弟,走,我們先進去等著他們。”李世民不由分說地拉著李蒙就走進了大殿。
一路風塵仆仆,內侍連忙給兩人端來洗手盆。讓兩人簡單洗漱,還給他們撣去身上的灰塵。
還別說,一路上都是泥土路面,還有一些野風,灰塵確實很多。
“賢弟感覺如何?”李世民微笑著問道。
“還行!”掃視一圈后,李蒙輕聲道。
“那你先隨便看看,朕先去看看這兩天的奏書。”李世民說完就走向他的御座。
擦干凈手上的水漬,李蒙抬頭就被橫梁震住了——三抱粗的柏木大梁直接架在黑漆柱子上,連個雕花都沒有,比起紫禁城的東西顯得樸素很多。
正殿四角擺放著銅鶴銜燈,有兩米高,鶴嘴含蓮花形燈盞,用來照明。
地面是絳色織錦地毯,邊緣飾聯珠紋。
李世民的臨時寶座,位于北端高臺,南向,黑漆鎏金龍紋寶座,配腳踏、憑幾。
還有朱漆奏案擺放在寶座前,上面放著這兩天的奏疏。
寶座上方懸李世民親手書寫的“惟明克允”匾額
看起來十分威嚴,有氣勢。
寶座后面有瑞獸的六扇屏風,為木胎裱絹樣式。
殿角放著鎏金狻猊(suān,ni)熏爐,香縷從狻猊爐口中逸出,在光束里凝成游動的青霧。
穿堂風掠過時,懸在檐下的鎏金鈴鐸發出碎響。
南向的槅扇門全數以素絹糊上去的,看起來不怎么透光,更不防曬隔熱。
整個大殿看起來十分崇儉務實,沒有什么很華麗奢侈的東西。
李蒙還在自由參觀的時候,一個內侍拿進來一個蜀錦包裹著的胡凳,放在了御座旁邊。
“賢弟,這以后就是你的座位,這位置可還入眼?”
放下手里的奏書,李世民笑瞇瞇地看著李蒙問道。
“我?”
剛剛在胡凳上坐下,李蒙便抬頭愣愣地看著,食指戳著自己鼻尖,微微向前伸頭問道,“你這意思是以后我還要參加朝會嗎?”
“自然如此!”李世民回答得理所當然,沒有覺得哪里不對。
“你可饒過我吧!”
李蒙連忙擺出爾康手拒絕道,“你讓我出主意還行,甚至幫你辦事也可以,讓我早起那還是算了吧!”
李世民愣了下才聽懂意思,趕忙勸說道:“你我皆是不過而立之年,你怎能如此懶惰,就不想做出一番大事?”
“在那個時代,我都躲到深山老林了,這都到大唐了,你還讓我做大事?”李蒙一副毫不關心的樣子,雙手抱頭看房梁。
“正是因為你到了大唐,才更容易做出一番大事,怎么就想著睡懶覺呢?”李世民有些怒其不爭,撇著嘴嘆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