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議大夫王珪,率先出列,高聲道:“陛下踐祚以來,先有武德九年秋澇,今春大旱,六月飛蝗,此乃陰陽失序。“
“陛下明鑒!“
崔仁師捧出三卷竹簡:“《洪范五行傳》有載:‘君德有虧,蝗蟲為災’!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門血濺宮闈,七月廬江王李瑗伏誅,貞觀元年正月幽州都督王君廓叛逃突厥——此皆殺伐過甚之兆啊!“
好家伙,這是有備而來啊!
看到這舉動,李蒙站在最后面嘖嘖稱奇。
緊接著李神符捧笏板(hubǎn)說道:“太史局夜觀天象,熒惑入太微垣,主……“
他故意頓了頓,“主君逼父,乾坤顛倒!“
“夠了!“李世民怒喝一聲。
然而李神符持板參拜道:“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門之變,血光沖犯紫微;七月廬江王李瑗伏誅,怨氣凝結;貞觀元年正月王君廓叛逃,將星隕落——此皆上天示警啊陛下!“
崔仁師:“請陛下效仿漢文帝,親撰(zhuàn)罪己詔以安天心!“
“請陛下撰罪己詔”
這下大部分官員都躬身參拜,齊聲說道。
李世民喉結滾動,正要開口——
“噗嗤……”李蒙忍不住笑出聲來。
“黃口小兒,為何發笑?”崔仁師扭頭質問道。
“得得得,我有名字的!”李蒙瞥了一眼無視道,“你跟誰說話都是這樣無禮嗎?我叫你老不死的行嗎?真是不罵人就不會說話了,就這還詩禮傳家呢?”
“好,老夫不與你逞口舌之快。”崔仁師一甩袖子,“你為何嘲笑朝堂?”
“聽好了!”
李蒙抬高聲音說道,“永初三年江淮大澇后中原蝗災,《續漢書》寫得清清楚楚——'水潦方退,旱魃繼至,蝗孽遂生',孝宣皇帝也殺兄囚父了?
“光武中興之主,建武二十二年南陽大水,次年十九郡蝗災!按諸公的理論,光武帝也該下罪己詔?
“北魏太和八年案例——四月青徐大水,九月六鎮蝗災,間隔不過五月!難道拓跋宏也觸怒上天了?”
“久澇必旱,久旱必蝗。不知道?這么多年的書都白讀了嗎!昨天讓你們歸納人口數據,分析女子早婚生子的危害,你們不懂。
“今天對于災害之間的關系,你們還是不清楚。那你們這么多年讀的經史子集都有什么用?不做歸納,不做總結。
“那你們讀史書有什么用?知不知道以史為鑒?諸位不是最愛引經據典嗎?
“那你們說說說,《荀子·天論》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是什么意思?
“王充早就在《譴告篇》罵過你們:'夫天道,自然也,無為!如譴告人,是有為也,非自然也!
“孔夫子說'學而不思則罔',你們倒好——讀書不歸納叫蠢,拿著書害人叫壞!又蠢又壞的東西,也配穿這儒衫?
“太史公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孔祭酒注《五經正義時》,可曾‘通’過半點古今之變?”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但若像你們這般讀死書,不如把《漢書》撕了糊窗戶!
“格物致知,天氣變化帶來的災害都沒研究明白,就在這亂說嗎?
“子不語,怪力亂神。你們倒好,整天這個神了,哪個仙了。孔圣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