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翰林院學士聯名上了折子,請皇上讓和敬公主和親蒙古。
折子里只寫道前線戰事膠灼,后方不能動蕩,對于蒙古此時求親,應以安撫為主。
皇上看了折子沉默半晌,公主和親蒙古對蒙古帶去的好處很多。一是公主陪嫁多,金銀、匠人都是蒙古需要的。
二是公主生下兒子,日后就不用擔心爵位傳承,與皇室關系會更加緊密。
可蒙古樂意公主和親,歷代大清皇帝可不見得樂意。
在大清和大小和卓作戰時,蒙古前來求娶公主,很難不是因為大清要鎮壓叛逆,需后方穩定,不愿蒙古生事。
這封折子不得不說戳到了皇上的軟肋,隔天皇上下朝后就召朝中重臣到御書房商議,禮部尚書德保亦在其中。
等御書房大門打開后,大臣們出了宮,對商議了何事閉口不談。
皇上在低氣壓了幾天后,命人送了一只金簪給和敬公主。
金簪簪頭矗立蝴蝶,雕工極好,蝴蝶身上的紋路都清晰可見,蝶翼上鑲紅寶石,黃金寶石相交,異常華麗。
觸須上兩顆珍珠又添了一抹溫雅。
簪子很好看和敬也很喜歡,可和敬身邊的宮女心里卻有些打鼓,在蒙古求娶這關口,皇上送東西總感覺有些不對。
宮女這樣想的也這樣說了,和敬卻不在意,她是大清嫡公主,皇阿瑪那么疼她怎么可能讓她去和親,還反過來安慰宮女。
可宮女并沒有被安慰到,心中惴惴不安多日,在一日聽聞了宮中一些傳言面色大變,而后去找了和敬公主。
和敬公主正在屋里畫畫,見宮女面色蒼白的進來,問道,“出什么事了?”
宮女動了下唇,語不成調,“皇上前幾日賜您的金簪是孝莊文皇后之物。”
和敬公主手上拿著的毛筆一下掉了下去,墨沾上紙張,畫好的牡丹上多了一道墨色。
“不可能,皇阿瑪不可能讓我去和親。”她心神俱震,怎么也不相信疼愛她的皇阿瑪會讓她去和親。
見她大受打擊,另一個宮女安慰道,“也許皇上不是這個意思。”
“孝莊文皇后出自科爾沁,蒙古求親的這個當口,皇阿瑪賜孝莊文皇后所用之物,不就是暗示要我去和親嗎?”
說著說著和敬公主眼中含淚,遠嫁蒙古,千里之外,余生再難見親人,離別之苦痛入心肺。
“公主,快去找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一定不會看您遠嫁,和您分別。”宮女說道。
“這……”和敬有些猶豫,皇額娘身子不好,知道她要和親蒙古的事,能受的住嗎?
似看出她的想法,宮女著急道,“公主,若您和親蒙古,皇后娘娘余生都要受分離之苦。”
和敬公主聽了宮女的話,一咬牙去了長春宮。
富察容音正準備喚人去找女兒一起來用膳,女兒就來了。
看著亭亭玉立的女兒,她露出微笑,“小廚房用當季的鮮嫩野菜做了些小菜,滋味不錯,你應該會喜歡。”
“皇額娘……”和敬喚了一聲,雙眼便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