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曉天擺了擺手,將唐父的靈魂禁錮在了火場當中,等著鬼差來帶走,然后靜靜的等待著梁靜怡下文。
“唐翰文確實有才學,為人也知上進,所以我父親才會看重他,將我下嫁到唐家。”
“我在嫁入唐家以后,孝順公仆,服侍夫君,自問無愧于心,更無愧于唐家。”
在大火的照映下,梁靜怡的面容上泛著一抹紅光,她淺笑中帶有一抹怨恨的說道:“有一天,公爹喝了酒,闖進我沐浴的屋子,對我行那不軌之事。”
“可他卻在事后說自己只是喝醉了,讓我不要放在心上,況且我既然嫁給了他兒子,那就是他們唐家的人。”
“甚至還不知廉恥的對我說,媳婦伺候公爹這在他們老家都是最基本的,讓我應該感到慶幸,因為在他們那里,媳婦甚至不僅要伺候公爹,還要伺候一群兄弟叔伯。”
“而他并未讓我去伺候那些人,就已經是對我最大的愛護,所以要求我守口如瓶,否則他們唐家不在乎,但是我們梁家卻丟不起這個人。”
每說上一句,她的表情就痛苦一分。
或許唐父說的對。
在鄉下,因為娶媳婦不易,所以許多貧苦人家都有這種規矩,且根本不在乎什么所謂的風評。
但這里并不是鄉下。
這!是大乾的都城!
而她梁靜怡,出身于名門,是從小就接受著良好教養的大家閨秀。
這種事情她怎么可能會受得了!
怎奈當時她婆婆跪在自己的面前祈求她的原諒,然后拉著公爹也一起道歉,說自己錯了。
易曉天眸光陰暗,說這一家子人都是人面獸心,確實是一點錯沒有。
對此,梁靜怡自是接受不了更原諒不了。
而更讓她感到心寒的,還是唐翰文在得知了這件事以后對他的態度。
在事后,唐父唐母跪在地上祈求她原諒,生怕這件事被梁太仆得知繼而遷怒他們,唐翰文是一個孝子,甚至孝順到了明知道自己媳婦沒有半點錯,受到了委屈,反而是不聞不問,完全就當沒發生過這件事一樣。
就好似……他已認可了唐父在醉酒之時的說法。
一個女人同時伺候他們父子倆,這種事情理所當然!
為此,唐母還在勸說:“就算唐父有錯,但家丑不可外揚,否則唐家的名聲壞了不說,梁家的百年清譽不也成了笑話,到時候梁太仆還如何抬起頭來做人?”
“甚至她大姐魯王妃,在魯王那邊是不是也同樣會遭受影響,繼而低人一等?”
這些話,看似在勸說,實則就是威脅。
他們這一家子,打心眼里實則都接受了唐父的那種做法,因為他們是鄉下來的,他們已經習慣了那些鄉下的粗鄙習俗。
也正是因為如此,哪怕知道梁靜怡對此事無法釋懷,也使盡了各種手段,來逼迫她吃下這個啞巴虧。
也正是因為如此,梁靜怡忍了下來,但也從此心灰意冷,獨自來到了這清幽的小院居住。
只是不曾想。
即便她已經躲到了這里,唐家人,還是不肯放過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