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如水的日子又過了幾天。
荊軻忙著做振興青禾軒的方案,段靈兒要看,還要一步一步寫清楚。
其間,兩人帶著小禮物,去之前被齊大錘趕走的客人家里解釋情況。
告訴他們青禾軒現在照常營業了,希望有空再來。
客人勉強答應,也不知道會不會再來了,不過總歸是要努力去挽回的。
至于荊軻被抓走那天在店里的孫夫人一行,則對他的情況格外關心。
第二天一早就在店門口等著開門,想要打聽內幕。
這幾個夫人口口聲聲說自己擔心荊軻,一夜沒睡好。
她們關心的只是八卦,并沒想什么辦法去幫忙。
不過荊軻是被縣尉派人來抓走的,孫夫人與青禾軒的關系也確實沒有好到可以去摻和這種事。
荊軻跟她們輕描淡寫說了些大致的情況,那天孫夫人和她的三個老閨蜜點了不少菜,還說是給荊軻洗塵,人家好歹是上心的。
然而家里二老壓根就不知道這事,他倆忙著赴宴哩。
濮陽城來了個韓國貴族,桓惠王之子,韓非。
他今年四十多歲,先前在韓國上書請求變法卻始終不被采納。
便退而著書,《孤憤》、《說難》、《五蠹》這些文章已經在各地流傳開來。
秦王政在讀過之后,不吝贊嘆他的思想和文采。
又因他師承荀子,所以相當有名。
韓非最近要去楚國蘭陵給先師荀子祭掃,途經衛國,受到衛君的熱情款待。
衛君還在君府辦了一場非常隆重的接風宴。
城里有些地位的人,比如高層官員、世家大族、有頭臉的富人都受邀赴宴。
明知呂家在喪期不能娛樂,衛君還是要做個樣子給他家下帖。
他們當然是不去的,長子還在城外的墓地守喪呢。
而段家夫婦以往的大方宴請、送禮,就在這時意外得到了一小點回報。
有個老朋友受到衛君的邀請,說是可以帶一二好友前去,他就找了段然夫婦。
這個人,總來蹭段然的請吃,還總說要還的。
正好借這個機會還了段然,請客的是自己,買單的是衛君,當真算得一手好帳。
你看,我不僅還了你,宴上還有衛君和韓子呢。
赴宴當然要帶禮物,段然又破費了一大筆。
買了顆正品東海夜明珠,用漂亮的錦盒裝著。
結果到了一看,有五六個人都送夜明珠。
還都是在一家店買的,連盒子都差不多。
衛君只瞥了一眼,這小錦盒就被隨意往邊上一放,后來也不知道上哪兒去了。
而人家韓非根本不看這些,在席間也沒怎么說話。
口吃讓他不想說。
只是微笑著回大家的敬酒,表情很勉強。
段然坐在末席,只能遠遠地看了兩眼名人,吃了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