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庖丁后人名叫丁秋,十六歲的年紀殺得一手好豬。
當年的庖丁沒姓沒氏,單名一個丁字。
他宰牛宰出哲學了,被魏惠王賞識。
后人以此為榮,就以丁為氏,世代為屠夫。
傳到丁秋的父母是第四代。
他們家在市集開了個肉鋪,很多食肆都從他們家那兒進貨。
丁家平時從農戶那里收豬羊切了賣,從獵戶那里收麋、鹿、獐這種大野味,也會掛賣兔子、野雁之類的小野味。
還在祭祀的時候為官府切牲牛、牲羊、牲豬,丁家是指定的解牛人。
如果有官牛老死了,也由他們家上門去切肉賣給民眾,賣得的錢跟官府分成。
丁秋有個哥哥叫丁春,兄弟兩人從小在家幫忙,耳濡目染,跟著父親學得了一手好技藝。
蘇嘉在游手好閑的時候認識了他們家,此時把小兒子丁秋推薦到青禾軒來給自己當切肉幫廚。
次日他們兩人一起來的時候,丁秋從家里牽了一頭小豬。
這個時候的小豬叫豚,大豬叫彘。(本書取現代習慣用法,全叫豬)
還不是后世那種粉粉嫩嫩圓滾滾的,而是皮糙肉厚灰灰的。
這小豬一進門,小白條就從后院沖過來對它狂吠兩聲。
然后拼命嗅嗅,試圖靠近。
小豬也嗅嗅它,豬狗東西很快就玩在了一起。
蘇嘉把丁秋介紹給荊軻,稍作了解,荊軻便決定把他留下。
他以為這孩子要在院子里養豬,隨即說道:“我們這兒還沒有豬圈,也不打算養,你這豬……”
丁秋搖搖頭:“東家,我不是要養豬,我是來展示殺豬的。”
他說著轉過身,指指腰后別著的一把菜刀,朝荊軻笑了笑。
“……好吧。”荊軻點點頭,“哦,我不是東家,這位才是。”
丁秋朝他身邊看去,看到段靈兒,欠身道:“東家好,這是仍在吃奶的乳豬,二百七十錢,付了錢我就要開始殺了。”
段靈兒微微蹙眉,她還沒見過殺豬,有點猶豫,而且也沒準備好花二百七十錢看他表演殺豬。
荊軻有點興趣:“先看看吧,殺完了還能做菜呢,蘇兄不是也要做道拿手菜呢么?”
蘇嘉點點頭:“你們可有口福了,乳豬正好可以做一道宮廷大菜,八珍之一的炮豚,先烤再燜,我一會兒去買點配料,棗子、梅子、蜂蜜什么的,再弄點蘆葦和草泥,把塞了香料的乳豬包裹起來,掛糊熬制三天,噴香四溢,皮脆肉嫩,蘸著醬料吃,實在是人間至味啊。”
荊軻舔舔嘴,看向地上的小豬,連連點頭。
嘿嘿,別急,一會兒就吃了你。
“嗯?”段靈兒反問道,“三天?這道菜要做三天?”
“是啊,要用大火熬制三天三夜啊,不然怎么能入味?”
段靈兒覺得很不妥:“三天做成一道菜,還是宮廷八珍,你這菜要賣幾錢?”
蘇嘉認真想了想:“怎么也得三百錢一盤吧。”
靈兒堅決地搖搖頭:“我們做的是普通人的生意,尋常人一桌菜才百余錢,這個炮豚就不用了,有沒有做法簡單、味道好吃,但是又不同尋常的?”
蘇嘉嘆了口氣:“你要求還真高,我想想啊,那就做漬牛肉吧,就是把新鮮牛肉切成薄片,在酒里浸上一整夜,吃的時候配上肉醬、梅醬,也是八珍,但非常簡單。”
“可牛肉不常有啊,一定要用牛肉么?”
“不是牛肉就沒有那個味兒了,要不做個搗珍吧,就是把羊、麋、鹿這些的里脊肉去腱捶打,做成肉團,這個總可以吧,小秋家里都有這些肉。”
段靈兒看向荊軻,慢點一下頭。
而荊軻才不想吃什么肉團,他要吃烤乳豬。
“我要吃烤乳豬,”他指指地上的小豬,“烤的話其實只用半天吧?”
蘇嘉點點頭:“尋常人家確實只有烤制這一道工序,烤時淋上蜂蜜,甜香入肉,那豬皮烤得脆脆的,都帶著甜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