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被、被王上下獄了!韓國使團都急瘋了!”
荊軻心里一怔,沒想到這么快。
當即回屋披了件外衣就要出門。
“怎么了?”段靈兒問。
荊軻匆匆解釋:“韓子出事了,我去前堂看看情況。”又在她前額輕吻一下,“你別出來,在屋里把門關好。”
驛館前堂里站了好些人,個個愁容滿面,像是發生了什么天塌下來的大事。
其中幾人隨韓非一同入秦,兩個副使、隨從、侍者、還有兩個車夫。
他們收到消息后急得團團轉,弄得整座驛館都跟著他們一起團團轉。
“韓子是韓國宗親!沒根沒據的,憑什么抓人?”
“秦王上午還派車來請韓子入宮,怎么下午就入獄了?是什么罪名?”
“聽說是李廷尉入宮請見,之后韓子就被關進王獄,太突然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斯與他是同門,就這么看著他入獄么?我看八成就是李斯搗鬼!”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圍觀的客人一片唏噓,連連應和。
有喜歡韓非文章的鐵粉,他們有些關系,還想找人為韓非說情。
驛館中常駐幾位別國客卿,也對秦王這種莫名其妙的決定感到費解。
怎么,別國來的就可以被隨便欺負嗎?
隨即也加入了鐵粉的隊伍,回屋寫文準備上書說情。
韓國使團勢單力薄,現在大概是想借助這些人的力量來幫韓非脫困。
可嬴政要是那么容易被說動就不是嬴政了。
除非是像李斯的《諫逐客書》那樣,有理有據,句句分析在點子上,讓嬴政看清利弊,才能使他回心轉意。
而之前的嫪毐之亂,呂不韋險遭牢獄之災,也是李斯組織了全咸陽幾千士子聯合上書,不停地為呂不韋求情,這才保住他一命。
這兩件事,都是李斯在挽回秦王的心意。
但如今是李斯要弄韓非,放眼整個天下,沒有人比他還能在秦王面前說得上話。
就憑驛館里的這幾個?螳臂當車。
鄭國事件才過去沒幾年,朝中就更不會有大臣出來為一個可能是細作的外國人而在秦王面前插嘴,即使那是才華蓋世的韓非。
(鄭國,戰國時期韓國人,水工。秦王元年,為了拖住秦國東進的腳步來保住韓國,韓國就派鄭國入秦游說,讓秦國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去建一條水渠來轉移國力,這被稱為“疲秦計”。
(后來秦國發現了他的真正意圖,想要殺鄭國,鄭國辯解:此渠雖為韓國延續數歲之命,卻為秦國建立萬世之功,惠及后世萬代。秦王便讓他繼續這項工程。
(這就是著名的鄭國渠,歷時十余年,開通渠道后,關中為沃野,沒有災年,秦國也因此變得更加富強,韓國百忙一場。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秦王嬴政在鄭國渠筑成之后,頒布逐客令,要把六國客卿趕出秦國,再之后才有了李斯的《諫逐客書》。)
臣子們都知道嬴政最討厭細作,因為秦國自己就往各國派出不少,效果斐然。
這幾年,秦國東進的成績離不開細作在別國高層的滲透、腐蝕。
廉頗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秦國花點錢買通一個郭開,在趙王那里進進讒言,就為秦攻趙鏟掉了一塊頑固的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