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的命,又滑又硬,被荊軻盯上,這個倒霉蛋總算是死了,這也是了了一樁難纏的心事。
荊軻在咸陽的目標便只剩下一個:離開咸陽。
至于統一之后的事情,他一個沒有職務的客卿斷然管不著,也不勞駕他操心,插嘴多言的話,少不了人會在背后指指點點。
光是頂著劍卿之名進入秦宮、教扶蘇劍法,便已經惹了一些人的嫉妒,明里暗里對他頗有微詞。
再有聯合蒙毅李斯弄倒趙高這一案,他露頭露腳的樹大招風,指不定會衍生出什么事端,荊軻無心追逐朝堂,不想去摻和那些腌臜事,也自知沒有那種政治才干。
對自身的能力正確看待,量力而行,尋求最適合自己的路,才是他的路。
而嬴政有著當世最強大的大臣團隊,統一初期,只要按歷史上的進度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好。
有李斯在,絕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按照最優的正確軌道在進行。
稱皇帝、廢分封、行郡縣、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統一這個統一那個,規劃這里完善那里,有一大堆事情來薅光他的頭發。
有蒙恬在,修直道,筑長城,北方匈奴也不足為懼。
沒了趙高,唯一的遺憾估計是少了一份由他編撰的秦法蒙學教材《爰歷篇》。
不過相較于他最后會給大秦帶來的災難,用一篇文章為代價簡直是再劃算不過的事。
歷史上這個帝國的覆滅絕不是一個趙高的問題,方方面面的矛盾日積月累、一點一點成為潛伏在看似平靜水面下的巨獸,而嬴政的聲威便好似鎮住這波瀾的法術結界,使水面下的暗潮洶涌暫時得到壓制。
秦法雷厲風行,所到之處無不除根燎原,百姓無法適應,自然積累民怨。
嚴密如虎的秦**隊只聽始皇一人號令,六國遺貴懾于他的威信,潛在的反秦者找不到可以有效爆發的突破口。
而嬴政在巡游途中病逝,王位得不到平穩順利的交接,趙高攛掇胡亥李斯篡位,便是引起這場雪崩的最后的幾片雪花,趙高又是其中最重的那片。
始皇一歿,二世無能,趙高亂政,朝局不穩,朝堂重臣和王族宗室遭到了趙高血洗,整座雪山轟然垮塌,結界破了,水底的各方巨獸終于得以躥出作亂。
趙高如今死了,后面的就要看嬴政自己和秦國的造化,忽然有點心疼扶蘇那孩子,這么沉重的攤子不知他挑不挑得動。
此時難免去想嬴政死后的事。
不出意外的話,扶蘇繼位,王后羋紓榮升太后,或多或少地插手正事。
秦國歷代太后便都是如此,作王后時近乎默默無聞,一旦幼主上位,王后成了太后,就開始閃耀于政治舞臺,宣太后、華陽太后皆是精明厲害的女人,指點江山之明智絲毫不遜于男人。
那個羋紓看著不顯山露水的,看大臣的時候,端莊的眼神里透著幾分果斷與凌厲,既然是華陽太后選給嬴政的發妻,那也必然不是尋常角色,有她在,扶蘇就能坐得穩。
再看李斯和蒙恬,文臣和武將的代表,這兩人雖然政見相左,但也都是為了秦國效力,憑他們的城府,御前爭寵這種吃相難看的事情也端不上臺面。
不過李斯小心眼,保不齊說些不輕不重的刺兒話,只要蒙恬忍讓一步,為王的不偏不倚,兩人便也勉強能共事。
更別說法學院那里還有韓非的眾多學子,也都是可以用來制衡李斯的手段,嬴政馭下頗有一套,那之后就瞧扶蘇的了。
祝他好運,我荊軻要辭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