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殿內君臣激動。
趙衍宣泄一番后,稍稍恢復了平靜,滿面余紅地看向眾臣:
“此次大勝,眾臣工也功不可沒,藺相和諸位大臣掌控全局,魏國公指揮得當,英國公守城有功,這才得以大勝!”
“普海鴻,宣旨!”
一番夸贊后,趙衍看向了一旁的老太監。
“奴才遵旨!”
老太監名叫普海鴻,領命后,走向了案前。
來了。
見此一幕,群臣中的林蕭心中一動,目光投向了那個老太監身上。
他很是有些期待,趙衍會給他什么封賞。
不僅是林蕭,此時的一眾朝臣,雖然不能直視皇帝,但亦是偷偷地把目光放在了普海鴻的身上。
也在一眾目光中,普海鴻來到了龍案前,那案上放著幾卷圣旨,他依次拿過,展開宣讀了起來:
“敕曰:朕惟治世以文,弼政需賢,宰相藺松,忠誠勤勉,恪盡職守,乃群臣之楷模......今特加封其為太師,以顯榮寵,望......”
“敕曰:朕膺昊天之眷命,撫有四海,實賴忠臣良弼,以保邦國之寧,魏國公司徒城,勛績昭著......今特加封少保,食邑五千戶......”
“敕曰......”
圣旨冗長,一連讀了四封,分別是封賞藺松、魏國公司徒城、英國公楊開山和荊湖北路衛將軍褚良弼的。
藺松加封太師,司徒城加封少保,楊開山加封驃騎大將軍,褚良弼加封禁軍將軍。
前三人早已位極人臣,封的都是虛銜,以示恩寵。
藺松和楊開山就不說了。
司徒城和褚良弼能得封賞,完全就是沾了林蕭的光。
要不是林蕭斬了契戎帥旗、打傷了敵帥,哪來的大勝?他們哪能得封賞?
如今大戰勝利,那不管林蕭的戰功有多么輝煌,首功都是一軍主帥司徒城的!
而褚良弼也是如此,林蕭再怎么樣也是荊湖北路麾下的,他的戰功就是荊湖北路大軍的戰功,所以褚良弼因此也沾光了,這也是為什么勤王大軍中有這么多衛將軍,卻只有他被召到朝堂來封賞的原因。
他有一個好部下啊!
而緊隨這四人之后,普海鴻又宣讀了幾封圣旨,都是加封朝堂幾位大臣的。
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封圣旨,普海鴻稍稍停了停。
這封圣旨是封賞誰的,不說也都知道,林蕭這個戰功最顯赫的人還沒封賞呢!
所以,此時朝堂上的一眾大臣,都瞥了瞥后面的林蕭。
而普海鴻這時也朝林蕭笑了笑,然后展開了最后一封圣旨。
“敕曰:朕承祖宗之洪業,賴文臣武將之協力,方得四海清平,江山穩固,今有校尉林蕭,忠勇無畏......特封為忠勇伯,食邑八百戶,升郎將,賞金千兩,以彰其勛,欽此!”
一串無用的話后,普海鴻終于念到了正題上。
林蕭被封為忠勇伯,食邑八百戶,升郎將,賞金千兩!
聽到這個封賞后,林蕭都震了震!
不為其他,只因太豐厚了!
賞金不去說它。
忠勇伯是爵位,伯爵!
大夏的爵位分十二級,林蕭直接跨過了男爵和子爵,獲得了伯爵!
而一旦有了爵位,那就相當于踏入了勛貴階級,林蕭直接從寒門變成了勛貴,這是一步登天了。
而且,還有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