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談的過程中,趙秉忠逐漸變成了長輩的口吻,把林蕭當成了晚輩。
甚至,聊到后面,趙秉忠還直接把林蕭留下來用午膳。
林蕭見此,也沒有推辭。
直到吃完午膳,他才走出了趙府,返回了城外的軍營。
而后,林蕭呆在軍營,大門不出,只是忙活著自己的事情。
在這期間,也不知道趙秉忠是怎么處理的,慶王黨一系的人還真就沒來找他的麻煩。
這讓林蕭不禁感嘆,有大樹......真特么好乘涼!
此外,或許是外界已經知道林蕭加入了瑜王一系,自此也從未有其它派系的人來找過林蕭了。
林蕭樂得清閑,一邊忙活自己的,一邊等著趙秉忠的消息,等著他的任職,也等著朝廷兌現契戎人頭的賞金。
守備營一路殺了這么多契戎兵,賞金不少。
雖然守備營在這次大戰中繳獲頗豐、那些賞金跟這一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可也不少,有幾萬兩呢!
不僅是岳州守備營,此時整個勤王大軍都沒有離去,依舊駐扎在中都城外,同樣也在等著賞金。
只是,為了這賞金,朝廷里的大臣們此刻卻吵得不可開交!
......
宮城內,政事堂!
政事堂是宰相議事和辦公的地方!
不過在當今的大夏,政事堂卻有著更大的權勢。
因為夏皇十幾年來不問朝事,所有事情都是由宰相藺松決斷,不僅是政務,軍政亦是如此,這就讓得政事堂有著小朝廷的稱號。
此時,在政事堂內,大夏正副宰相、六部尚書和侍郎以及樞密副使武驊等人,齊齊坐了一堂。
樞密院是大夏的最高軍事部門,是跟政事堂平級的存在,原本是互不統屬的。
可奈何樞密院現在沒有樞密使,夏皇又把所有國事都交給了藺松,樞密副使又低了宰相一級,這就讓得身為樞密副使的武驊不得不委身藺松之下了,也得老實在這政事堂內聽事。
甚至,樞密院為何至今都沒有樞密使,都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情。
畢竟這樣一來,就能更方便藺松獨斷國事了!
而今日眾大臣齊聚一堂,就是在商議此次大戰各軍的賞賜和賞金。
哦不!
與其說是商議,倒不如說是爭吵!
此時的一眾大臣爭得面紅耳赤,差點就把政事堂給掀了。
而他們爭論的焦點,就是要不要馬上把賞賜和賞金執行到位。
這些爭論的人,也都分成幾派,其實爭論的就是各自的利益。
瑜王黨代表的是軍方的利益,要求馬上把賞賜和賞金發下去。
而慶王黨的人多是江南的科舉派,他們代表的是江南士紳階級的利益,如今國庫空虛,若是發賞的話,這么多賞賜,銀子從哪來?還不是按慣例向最富有的江南商人征稅,他們豈能答應?
“眾將士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殺敵、敗契戎,于國有大功,賞賜是理所應當之事,朝廷也下了明旨,一顆契戎頭顱一兩銀子,如今你們卻要不給,這是在寒將士心、損朝廷威嚴、損陛下顏面,你們慶王黨之流是何居心?”
一片激烈的爭論中,兵部右侍郎趙秉忠拍桌而起,憤怒地瞪著禮部左侍郎劉周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