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準確的說,是將主要業務放在以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為主的第三世界國家的集團。
而資料上說,“明華集團”的主營業務,是制藥和化工。
這是非常奇怪的。
制藥和化工,都不是那種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的產業,尤其是制藥,完完全全是個人才和技術主導的行業。
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類似的企業都會將主要運營場所開辦在發達地區。
哪怕退一萬步說,也絕不可能往最為貧窮和混亂的窮國跑。
他們集團的制藥可是包含藥品研發的,賣藥也不可能只賣給第三世界的人。
再結合鄭祈雨表現出來的,對“明華集團”背后產業的強烈敵意。
其中的秘密,倒也不算難猜。
程度輕一點,那就是在勞動法不嚴格的地方,肆意剝削廉價勞動力,在環境保護法不嚴格的地方大肆排放廢料、污染環境。
要是程度重一些,那就得懷疑是在避開醫學倫理委員會,去搞了些不規范的醫學實驗。
要是更進一步,可能就在當地建立保護傘公司,當算重建第二浣熊市了........
當然,無論那家“明華集團”究竟做到了哪一步,反正都達到了鄭祈雨無法接受的地步。
高異也和那位少女一同經歷了整個【七日回魂】,后來也多多少少有些交流。
雖然看上去咋咋呼呼,但鄭祈雨本質上確實是個挺善良的人,而且內心有那么一股狠勁。
這也是自然的,否則其怎么會被【司令】選中呢?
現在想想,高異的“標簽系統”,也是那位【司令】所賦予的。
也許其挑選協助之人和眷者的時候,就是喜歡那種“殺身以成仁”的類型。
對高異來說,就是敢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真相,揭穿謊言。
對于鄭祈雨來說,就是敢在以父親名字命名的公司中,掀起一場叛亂。
具體的情況,其實鄭祈晴也說不太清楚。
但從后來的道聽途說中,可以大致窺得一二。
鄭祈雨先是尋找對鄭明華迂腐行徑本就不滿的高層,再在暗中逐步擴充勢力。
最終的決戰,是在某場董事會上,投票表決去解除那位鄭明華的職位。
這是很冒險的行為,居然想將總裁趕出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
而按照鄭祈雨之前的約定和判斷,票數應當是剛剛好足夠的。
但背叛這種事情,能夠從敵方那叛逃,自然也會在己方這邊為了更大的利益而再次掉頭。
簡而言之,叛亂失敗了,背叛者也被盡數開除。
但盡管如此,鄭祈雨掀起的那場叛亂,也讓整個“明華集團”陷入了混亂,好長時間沒有緩過來。
而離開“明華集團”的那些人也在少女的召集下重新集合,建立了新的公司.......
當然了,這段聽上去明顯不怎么合理,而且充滿了大量戲劇化詞匯的故事,大概率和真相有不小差距——畢竟這位鄭祈晴其實也搞不清楚具體狀況。
但基本的事實,應該是沒錯的,這也解釋了鄭祈雨的狀況。
說到這,高異突然想起來,他當時帶了個名為【制藥師】的紫色特征,去問鄭祈雨需不需要,對方拒絕得頗為果斷。
當時還以為是少女作為【司令】的人,看不上這種輔助性的特征。
現在一看,是對“制藥”這行當就有敵意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