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異的帶領下,四位玩家迅速進入了調查環節。
也正如他所說,這次的發現確實不算多。
很快,另外三位玩家便通過從那棺材內掏出來的東西,確認了死者的身份——自然就是那位孟鴻宇。
這倒不是什么推理難題,各種玩具、書本和舊校服衣領處的標簽,都有他的名字。
而這些隨著尸體一起下葬的舊物,除了一股惡臭外,沒有提供任何關鍵信息——死者的鞋碼、三圍和寫字習慣顯然不怎么重要。
值得一看的,似乎只有那個生銹的鐵盒子。
盒子不是什么專門制造出來的儲物容器,而是一個用剩下的餅干盒,和那種能在老家找到的,用來裝針線的鐵盒別無二致。
表面印著褪色的卡通圖案,邊緣處已經銹跡斑斑。
盒蓋與盒身之間被泥土和氧化物黏連,高異費了些力氣才將其撬開。
“咔嚓”一聲,鐵盒開啟的瞬間,一股混合著霉味與鐵銹的氣息撲面而來。
盒內物品被一層發黃的油紙包裹著,將其打開后,內部物品的全貌才展示在四位玩家眼前。
那是一沓泛黃的照片和簡筆畫。
粗略估算,大約有個七八十張,上層是些拍攝技術一般的照片,下層是一大堆畫技更一般的涂鴉。
內容上,更是無所不包,各種鎮子內外的風景,以及建筑照。
粗略掃過,高異確實沒弄懂這堆風景照的意義,只能將它們暫時放在一旁。
而除去這些,最吸引他目光的,自然是那位陶詩的照片。
這個“便民超市”家庭內的外來者,那位日記中無數次提過的“狐貍精”,明顯是這些照片的主人公。
穿著校服微笑的照片,穿著裙子跳舞的照片,還有穿著工作服在類似商城柜臺處上班的照片。
這些照片看上去也平平無奇,但要注意的是,這是陶詩的臉,第一次沒有被刮損或涂鴉地出現在照片上。
看樣子這些珍藏起來的照片,躲過了那位家中惡毒婆婆的破壞。
因為某些原因,陶詩把所有照片放入了丈夫的棺材中,讓這些回憶與之一同埋入了地底。
“照片背后有字,注意一下。”
分走了十幾張照片正在檢查的計多道,開口提醒著眾人。
聽到這話的高異,也順勢將手中正在觀察的陶詩照片翻面。
這張她穿著校服,在鎮子的石板路上漫步的照片背后,確實有幾行小字。
【1994.3.21】
【與鴻宇在鎮北拍攝】
【他是個好人,我不希望他有事。】
【我問了張神婆了,她說鴻宇不是孟家的人,所以他不會有事,是分得清善惡的。】
【那就好。】
按這個日期來說,應該是這對校園小情侶感情升溫的時間點。
那位婆婆也就在那段時間,整天在日記里罵陶詩是狐貍精,說她勾引自己兒子。
那些倒不怎么重要,真正吸引高異注意力的,是照片背面下面的幾行字。
張神婆?
高異非常確定,自己聽過這個名字。
略微回憶,那封留在山洞“佛林老母”雕像之前的信中,就提到過一位可以叫魂的張神婆。
在最后,也是那位張神婆提供了儀式的方式,讓“便民超市”一家的兩個老人信奉了“佛林老母”,并開始準備儀式所需的物品。
信中的張神婆,和陶詩這照片后提到的張神婆,是同一個人嗎?
很有可能啊
照片背面的文字中提到了,陶詩去詢問了張神婆什么,得到了“鴻宇不是孟家的人,所以他不會有事”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