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位徐呆子的真實身份,是“字母表”組織的“x”。
按照之前的規律,這些“字母表”成員的代號,對應著其姓氏拼音的首字母。
那位在“漣漪假面舞會”上見到的“f”,本名就是方夢瑤。
至于那位盧進錫描述的莫教授,不出意外就是“”。
而眼下這位徐呆子,對應的自然是“x”。
高異確實想過,他在未來應該有機會見到更多的“字母表”成員。
但他從未想到過,會以這樣的方式見面........
更沒有想到的是,見到的會是“x”。
早在“南康實驗中學”的“許愿機”事件后,高異就一直把“字母表”組織放在自己的情報收集列表前列。
雅典也在互聯網上作威作福的時候,也一直有在收集相關的信息。
不過說到底,“字母表”都是個成員較少且極為封閉的小團體。
雖然也存在“k”那種極度高調的存在,但其中絕大部分還是不太會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
盡管如此,“x”無疑是個例外。
高異很早就聽過他的名號。
在半年前,他還沒有成為玩家的時候,曾在收集新聞素材的時候查到了一篇有意思的帖子。
幾千字的描述洋洋灑灑,但內容并不復雜。
簡單來說,一位自稱“小琴”的獨居女子自述,在某個晚上她家中闖進了一個陌生的男人,并偷走了她家的鑰匙。
如果只是這樣,那這也就是起奇怪的入室盜竊案罷了。
但令人不安的是,那個陌生男人奪走鑰匙后沒有離開,反而就在小琴家中住下了。
每天小琴起床的時候,都能看見那個高大的陌生男人,一言不發地站在門口。
“你是誰,你到底想做什么?!”小琴憤怒地質詢著,卻得不到任何回復。
她想要離開房間,可那個男人就這么擋在門框位置,寸步不讓。
哪怕小琴拼盡全身力氣,將男人稍微推開一點,但那不大的縫隙又會立馬合上,不給她離開的機會。
每天只有極少數的時間,那男人會讓開位置,讓小琴暫時離開房間。
“還有一次,我親眼看見鑰匙從那男人褲兜里掉出來了,我撲上去想要拿走,卻又被他攔住了.......”
“我每天睡覺前、起床后,都能看見他站在那.......我快要瘋了,我該怎么辦?”
“我問他到底想做什么,但他從來不回答我!”
“我當然報過警,可警察什么都沒做!他們完全不在乎!!”
“我在發這個帖子的時候,那個男人還站在那里......”
“我不敢拍照,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
這個詭異的帖子很快在那個小眾的靈異論壇上受到關注,并成為熱門。
底下的回復者眾多,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是在編故事——畢竟那個論壇本就有寫自傳體靈異小說的傳統。
但還是有一些人,想要為那個自稱小琴的姑娘出謀劃策。
當然,都是些餿主意........
直到某位用戶,發出了這么一條評論:
“你說的這個男人,怎么那么像一扇門呢?”
這話,算是解答了帖子內的種種疑惑。
為什么會有鑰匙在褲兜,為什么會阻止女子離開,為什么警察不管.......
故事很快走向,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子被自家房門逼瘋,這種頗有黑色幽默氣質的方向。
但那個帖子還未結束,名叫小琴的女子堅稱那就是個男人。
終于,在眾多跟帖者的打趣和嘲笑中,她選擇了拍照。
她將手機攝像頭抬起,對準了自家的房門。
但也就在那個時間點,那篇帖子消失了。
高異知曉這件事的時候,去追蹤發帖的賬號,上方的內容已經全部被清空。
只有頭像,變成了一張白底黑字的圖片,似乎是要傳達出最后的信息。
上方寫的是,“那個男人叫做‘x’”。
如果事情只是這樣結束,那這可能也就是個普普通通的都市怪談。
但在幾個月后,高異成為玩家的時間點,他在查閱“南康晚報大廈”事件的信息時,找到了一些相關的資料。
那似乎是“調查局”內部整理后流出的內容,充斥著各種近一年來差點釀成輿情事件的網絡話題。
高異自然對此極度感興趣,第一時間便抱起這堆資料開啃。
其中一篇,就是名為小琴的女子,和那個推不開的男人。
原來如此,這起事件也有異能參與,所以那個女子不是單純的瘋了........
報告的內容并不多,似乎調查和記錄的人也不知道該如何描述。
翻開那篇資料,高異只看見了兩個東西。
一個,是名為“x”的“字母表”成員的相關記錄。
另一個,是一張照片。
那場景,高異至今記憶猶新。
一個全身漆黑、透不出一絲光亮的黑影,就站在門框之中,死死地盯著攝像頭。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就和現在高異看到的場景一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