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些人大多喜歡聽話懂事的小姑娘,像她這種野心大、不甘于內院、欲與男人爭長短的女孩可得不了什么好兒。
不要小看這些內宅婦人,她們許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家中掌權者的思想,她們說一句不好,藍敏儀日后復興藍家的路可能就難走一分。
藍敏儀不想全然依靠榮韶凌,但自己又尚未成長到無所不懼的程度,就只能暫時收斂鋒芒。
淑慎長公主說完了場面話,話鋒一轉問金綰,“你王嬸呢?本宮來了這么久,也不見她出來見我?”
這話雖是玩笑著說的,但眾人都知道她生氣了。
金綰的王嬸就一個,英親王妃,淑慎長公主與侄子們關系融洽,與英親王這個弟弟關系卻向來不好,究其原因是兩人的母妃當年是死敵,最后長公主的母妃落敗失寵。
這參加宴會的次序都是有講究的,雖無明確排序,但眾人心照不宣,身份低的要早到,斷無讓高位之人等待的道理。
前面那些人倒不必嚴苛講究次序,差個一星半點兒也沒什么,反正都得等,但最后到場的人卻是不能差的,必是身份最尊貴的那個,其他人要自覺早到。
今天最尊貴的人就是淑慎長公主,因為她前面那兩個守寡的皇嫂明確不會來,后宮眾人也不會出席。
金綰實在不想卷進兩個長輩的矛盾中,無奈這是她舉辦的宴會,少不得要轉圜一二,只是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就有人來報,英親王妃奉著溫貴太妃來了。
這也不用說什么了,眾人都得去迎接,溫貴太妃雖是妃妾,但仍是淑慎長公主的長輩,長公主見她也得行禮。
這溫貴太妃就是英親王生母,先帝建元帝晚年的寵妃,寵冠后宮的存在。
建元帝死時,英親王才幾歲,弘嘉帝不好直接將弟弟趕出宮去,母子兩人就在壽康宮居住。
直到英親王長到十五歲,封王出宮建府,一年后,他向弘嘉帝請旨,將母妃將到王府奉養。
溫貴太妃雖然輩份大,但年齡其實不大,比淑慎長公主還小五歲呢,這些年在兒子府中養尊處優,保養得宜,依然能看出年輕時的嫵媚風情。
溫貴太妃做為先帝的未亡人,向來深居簡出,誰也不知道她今天怎么來了。
“今年冬日漫長,景色蕭條,讓人憋悶,如今好容易春暖花開,聽說襄王妃邀眾府女眷賞迎春,我這老婆子一時興起也來湊個熱鬧,只盼你們不要嫌老婆子掃興才好。”溫貴太妃一派雍容華貴,笑的和善。
淑慎長公主看看她那比自己還年輕的臉,聽她一口一個老婆子的自稱,只感覺牙都酸了。
金綰倒是不覺有什么,急忙上前客套道:“娘娘這是說哪里話,往日請還請不著呢,您能來,這園子里的迎春都繁茂了許多呢。”
除了淑慎長公主外,其他人也急忙湊上去奉承,這雖然是個過了氣兒的太妃,但沒人敢怠慢。
人家兒子可是親王,娘家也有勢力,就連當今陛下,為了彰顯孝道對太妃們也不錯,得罪不起。
溫貴太妃也沒能免俗地拉著藍敏儀上下左右的打量一番,夸了又夸。
今天見了這么多人,善意的、惡意的,藍敏儀都能分辯一二,但就是這位溫貴太妃,雖然看著十分慈祥和善,并沒有惡意,她卻總覺得有些違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