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著不去勸白亦凱,藍敏儀還是找機會同他談了談,不過兩人再次吵了起來。
白舒哲本身是打算走文官路子的,家遭突變,為振興家業才棄文從武。
半路出家,這有些觀念就跟不上,又親眼見證了好友一家的慘烈,所以對子嗣的教養上就不夠狠,保護的有些過。
白亦凱在繁榮安寧的京城長大,在跟藍敏儀去北境前從未去過戰場,而這兩次宣朝均處于優勢地位,所以他沒有見過真正殘酷的戰場。
與直面過尸山血海,見過親人戰死軀體,知道許多殘忍真相的藍敏儀相比,白亦凱無法掙脫仁義道德的約束。
“你覺得我們是來做什么的?行善積德、普渡眾生的嗎?我們是來復仇的!為這些年慘死在北狄人手中的大宣軍民復仇的!
對于北狄人來講,我們是侵略者。你以為你對他們和善一些,他們就會感激你從而放棄抵抗嗎?
不可能!誰敢入我國門、殺我百姓,我就是拼上同歸于盡也不會向敵人卑躬屈膝!
別小瞧你眼中那些需要保護的弱者,弱者有了堅定的信念,他就是強者!
北狄人普遍尚武,民風剽悍,我之所以放過老幼婦孺,那是因為我還有些人性,不會像北狄人一樣進村就要殺個雞犬不留。
但對于敢于拿起武器拼命的人,無論是什么樣的人,無論他們看起來有多么柔弱,只要他們在我面前有了反抗之心,我就不可能放過!
我不想因一時的心軟而造成嚴重后果,對我而言,自己人的安全可比他們重要多了!
白叔叔將你保護的太好了,多在邊境上待一段時間,你會明白我的!”說完后,藍敏儀也懶得再和他爭辯,轉身就走,白耽誤功夫,有這時間多歇會兒好不好!
負氣離開的藍敏儀也沒想到,讓白亦凱嘗到教訓的機會來的這么快。
這次三支隊伍殺入敵后草原是分配了任務的,分給藍敏儀的是三個最弱小的部族,如今只差最后一個,就可完成任務回營了。
之前的兩個部族,他們都是趁對方沒有防備攻入的,但這個部族顯然是已經知道了宣朝人進入草原的事,有了防備。
宣朝軍隊剛剛靠近他們營地五里之外,就受到了阻擊,這支騎兵大約有六百人,手持北狄人標志性的彎刀,喊著號子飛馳而來。
已經經歷過兩次戰斗的士兵們早已沒有了當初的手忙腳亂,在各自校尉的指揮下冷靜應戰。
在郡主一個小姑娘都殺入敵陣的情況下,這幫大老爺們誰好意思退縮啊,況且這一個個北狄人都是軍功啊!
北狄人雖強悍,但面對兩倍于他們的宣朝精兵也是無可奈何,不過半個時辰,這些北狄騎兵就死傷殆盡,僅剩的幾十人倉皇逃回部族,藍敏儀帶人緊緊跟在后面。
北狄人用盾牌組成的防線并不堅固,宣朝人很輕易就沖入了部族內部。
同之前毫無準備的兩個部族不同,這支部族幾乎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老人、女人、孩子都拿著武器保衛自己的家園,看起來很有幾分悲壯。
藍敏儀雖然嘴上說的冷血,可見到這般情景還是有些不舒服的,但她手上的動作卻絲毫沒有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