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京城再次傳來圣旨,新帝已于七月初六舉行登基大典,改年號為熙寧,明年就是熙寧元年了。
榮韶凌登基,自然其他人也跟著挪了一步,先是新帝一家子,皇后成了太后,金綰成了皇后,榮晟澤成了皇子,宣和郡主成了宣和公主。
再就是榮韶凌的兄弟們了,新帝登基總要表現一下兄友弟恭,體現一下皇家的團結和諧。
定王一心追隨榮韶凌,踏實肯干,沒什么說的,晉位為定親王順理成章。
其他四個兄弟,兩個有罪被奪了爵位,兩個不到封王建府的年歲,這次統一成了郡王。
老三、老四還是用了原來的封號,一來這是先皇選的,二來榮韶凌也懶得為他們費心思。
秦王還倒罷了,宸王這封號,如今怎么聽怎么帶著諷刺的意味。
宸是帝王的代稱,襄為輔佐襄助之意,結果襄王登基稱帝,宸王反倒靠施舍才得了爵位。
老五才十八歲,老六更小,十五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也是有侍寢宮女的年歲了。
從前他們跟著父皇住還行,跟著皇兄住就不方便了,雖然他皇兄后宮也沒什么人。
五皇子榮韶思被封為涵王、六皇子榮韶華被封為瑞王,在宮外建涵王府、瑞王府,日后娶王妃,倒是不必按皇子娶妃的規矩來了,要自由許多。
至于弘嘉帝后宮那些鶯鶯燕燕,幾位王爺都請旨將各自的生母或養母接回王府頤養天年。
其他人妃嬪則跟著太后遷居到壽康宮,這其中不乏二十來歲甚至十幾歲的年輕女子,一生就這么交待了,弘嘉帝真是作孽。
京城傳來的這些消息藍敏儀現在顧不上關心,甚至接到封她為公主的圣旨她都沒有特別激動,她的心思都在報仇上面了。
慕雅那邊已經包圍了北狄京城,只待城內的內應找到時機打開城門。
得到消息的藍敏儀在帳中坐了一下午,親手報仇的心思越來越強烈,雖然當年的罪魁禍首早已去世,但藍敏儀卻不甘心,她要用蕭家的血來祭奠親人。
但她是副將,白舒哲不可能允許她涉險,她無法私自帶兵出營,她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在藍敏儀為此頭疼的時候,她的機會來了,白舒哲下令,大營中的將領全部到中軍大帳議事。
“諸位,前方傳來情報,蕭暮帶著手下八萬人馬繞過了西薩山脈,打算與我們爭奪這塊土地的所有權。”白舒哲沉聲說道。
“他們京城都被圍了,他不回京救他父王跑這兒來干什么?圍魏救趙啊?京城又不是咱們圍的?”急性子的肖雨揚說道。
最近肖雨揚正帶著人攻城,眼看勝利在望,若是蕭暮過來橫插一腳,他可能就要腹背受敵了。
“他估計已經放棄回援京城了,打算在此自立為王呢!”藍敏儀心中一動。
蕭暮這位默默無聞的王子,直到這次叛亂才出現在世人面前,率領著自己臨時組建的雜牌軍屢立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