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亦凱所帶的三萬人,戰至此刻只剩下不到兩萬人,接到沈清遠的消息后,他迅速下令大軍脫離戰場,往北護送百姓逃離。
正常情況下,在還未完全占領城池的時候,西夜軍隊不會浪費太多兵力對逃亡之人窮追猛打,盡快穩定城內局勢,把城守住,避免被奪回才是正事。
可西夜的主將宛奇不是正常人,在聽說這支援軍的將領姓白時他就動了心思。
白這個姓在宣朝不算罕見,可人口也不太多,在這西境的將領中,唯有寧國公一家姓白。
忠國公他已經見識過了,手下敗將一個,不知這寧國公怎么樣?
宛奇居然親自帶著兩萬人,追著那有斗大“白”字的軍旗走了。
西夜的其他將領拿這個年輕跳脫、想一出是一出的主將沒有辦法,誰讓人家得國主看重呢。
“荒唐!寧國公鎮守北狄邊境,事關重大,怎會出現在此地?”西夜的中軍大帳里,傳來了氣急敗壞的喊聲。
“你以為他不知道?不過是找個理由出去撒撒歡兒罷了。”宛奇的副將習以為常,認命地接下了云暮城的后續事宜。
白亦凱帶人護送百姓,夜色籠罩下,行軍速度不快,很快就被宛奇帶人追上了,被迫邊退邊戰。
清晨時分,東方的天空開始泛白,藍敏儀帶領的騎兵距云暮城還有三十余里,斥候再次來報:
云暮城已被攻破,守將沈清遠殉國,白小將軍護送著百姓從北門突圍了,身后有大批敵軍追趕。
藍敏儀的心沉了下來,她這一萬人救不了云暮城。于是下令調轉方向,去接應突圍的百姓。
普通百姓想在西夜軍隊手中逃出生天,談何容易,一旦被攔截,那就是單方面的屠殺。
藍敏儀帶著騎兵全力奔跑,終于在太陽升起時見到了大批倉皇奔逃的百姓,從百姓口中得知,白亦凱帶人守在了濟安橋,阻擋西夜軍隊的腳步。
濟安橋是距云暮城十里左右的一座石橋,座落在濟川河上,以寬闊堅固而聞名,極大的方便了河兩岸的交通。
但在今天,濟安橋的優點卻讓大宣軍民陷入了險境。
白亦凱護著百姓且戰且退,退到了濟川河岸,湍急的濟川河水阻住了去路,要過河必須過濟安橋。
百姓們過橋耽誤了一些時間,西夜軍隊趕到將他們包圍了,他們走不了也不能走,一旦讓西夜軍隊過了橋,他們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那些兄弟就白死了。
白亦凱調轉馬頭,決定帶人死守濟安橋。
他不是沒想過將橋毀了,可這橋太堅固,雖是人建造起來的,卻不是單憑人力一朝一夕就能拆了的。
他們帶的火藥也不夠,經過一夜的激戰又丟了不少,剩下的全部堆在一起點燃,聲音驚天動地,可這橋卻屹立不倒。
雙方軍隊陷入死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