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最近最受關注的事情就是公主和親了。
宣朝文官的嘴可不是吃素的,與西戎使臣來回拉扯了幾個月,處于優勢地位的西戎使臣都快頂不住了。
當平西軍成功收復青陽城的消息傳來,西戎使臣放棄了割讓兩座城池的條件,約定雙方聯姻,明年開春,西戎出兵西夜助宣朝收復失地。
西戎使臣權衡利弊后放棄了割讓城池的條件,心中自是不快,在公主和親的問題上,要求就多了。
公主的嫁妝早已有了共識,這公主的人選就有的說了。
公主和親自古有之,公主倒也不一定是真公主,皇親女子、官員之女甚至普通宮女都有,收為義女封公主,再帶上大額的嫁妝也就夠了。
畢竟有時候公主和親,公主這個人反倒不是最重要的。
直到寧朝末年,寧朝戰敗和親,皇帝不舍親生女兒,找了宮女假作公主,結果被對方抓住把柄,再起戰亂,連番戰亂幾乎耗盡了國力,以至于最終滅國。
自此之后,周邊各國的君主盯上了真正的中原公主,畢竟在嫁妝等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得個真公主總比假公主強的多。
后世之君再面對和親時也慎重了許多,和親人選多視兩國地位而定,但隨便找個人的事幾乎沒有了。
宣朝公主和親都是發生在宣朝處于弱勢時,有求于人,沒有隨便找個女子冒充公主的可能,皇帝真的沒女兒的,那也是嫁姐妹、孫女、侄女。
當今皇帝沒有親女,卻有個人盡皆知,早就養在宮中且疼愛有加的義女,西戎使臣最初的目標也是這位宣和公主。
只是在京城幾個月,打聽清楚了實際的情況,他們就放棄了這個想法,這位公主是個燙手山芋,沾不得。
宣朝女子在他們的印象中就是柔弱的代名詞,但這個能統領千軍萬馬的公主顯然不柔弱且極度的不安分,嫁過去只怕要攪得西戎不寧。
而且因為她平西王遺孤的身份,還不能隨隨便便讓她“病逝”,宣朝決不可能對此置之不理。
這幾個月他看的很清楚,宣朝確實在此戰中處于劣勢,但也只是一時的困境,絕不到亡國的地步,所以趁火打劫占點兒便宜沒問題,與之成為死敵可不是明智之舉。
故而西戎使臣與宣朝談判官員難得有了一次默契,雙方都刻意忽視了這位現成的公主,轉而看向其他皇家女子。
西戎使臣要求人選與皇帝關系親近,皇帝的姐妹早已出嫁,孫女還沒有呢,可以選擇的人也就是侄女了。
皇帝的侄女不多也不少。
定王家有三個,長女早已成親,次女十三歲,按皇家慣例不到出嫁的年齡,但向來堅定支持榮韶凌的定王,在上個月著急忙慌地給次女定了親,擺明了不想舍出女兒,而他的三女才五歲。
宸王家兩個,長女榮碧云已出嫁,次女才剛出生五個月。
秦王家五個,長女玉寧縣君榮明柔已有婚約,次女玉成縣主榮明月,其他三個女兒都才四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