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藍笛離開的背影,藍敏儀的眼中閃過一絲失落,縱然得父皇支持她能做一軍主帥,可回到京中,她仍然不能站上朝堂。
長嘆一口氣,藍敏儀又釋然一笑:不是早就知道了嗎?自尋煩惱。只要手中有實權,又何必在意這些。
今年全國各地總體上還算是風調雨順,偶有幾地受災也并不嚴重,是以今天的大朝會上,除了征收秋稅外并無大事,不過是有幾處空缺商議后補官員等事。
幾個文官空缺沒什么可說的,朝上各勢力早已心中有數,不過是略說了幾句就達成了共識,榮韶凌冷眼看著堂下眾人,對于提上來的人選有直接同意的,也有駁回復議的。
只有一個職位,御林軍都統,榮韶凌并沒有給眾人提議討論的時間,而是直接下了旨,命冠英侯藍笛擔任,引得朝堂眾人心情激蕩。
御林軍是戍衛皇宮都城的禁軍,御林軍都統,從三品,在御林軍中僅次于御林軍大將軍,可以說是天子近臣,位高權重,非皇帝心腹不可任職。
藍笛是什么人?藍敏儀為他請功之前,他在朝中沒有任何存在感。
在藍家派系的將領看來他是前平西王世子伴讀,宣和公主身邊第一幕僚;其他武將及消息靈通的文官看來他是奴仆出身的小卒;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名字。
之前他一躍而上成為伯爵已然惹來了眾人關注,但藍敏儀隨奏折送上的勛案清楚明白的告訴眾人,他藍笛就是值得這個爵位,不服不行。
宣朝爵位是虛封,代表貴族等級,享特殊待遇,卻不一定有實權,只有擔任了某項官職才能接觸實權。
藍笛初封冠英伯,授正四品明威將軍,當時已經停戰,再無立功機會,結果回京后又升了半級,還是朝中諸多武將盯了幾個月的御林軍都統,難免讓人紅了眼。
文官們寒窗苦讀十幾年才得以入仕,宦海苦熬十幾甚至幾十年才可能升到四品,直到致仕都升不到四品的也大有人在,對于青云直上的藍笛看不順眼的自然不少。
可文官大多謹慎,熟知榮韶凌脾氣,對于下了圣旨的事沒人敢多言,且畢竟不是直接相關,也沒必要。
但武將里就有幾個按耐不住的,其中最激動的當屬齊國公了,本來齊國公次子是最有可能接任這個都統的。
齊國公的勢力在定南軍,本身在資源分配爭奪上就與平西軍有矛盾,與平西王府也沒什么私交。
他的世子在定南軍,次子卻一直在御林軍,從底層小將一步步做起,眼見就要升到御前,卻被平西王府的奴仆橫刀奪去,他怎能不恨。
齊國公想要出班說些什么,卻被身后的好友死死拽住,只能恨恨地看著藍笛接了圣旨。
藍笛年輕英俊,一舉一動皆是風華,儀態愣是勝過許多真正的貴公子,任誰也不能說這是個出身低賤的奴仆。
榮韶凌高高在上,看著藍笛甚是滿意,接著又賞下了一座伯爵府,封誥命的圣旨也會很快送到平西王府。
榮韶凌掃向齊國公,眼中有些遺憾,竟然被人勸住了,齊國公近幾年行事張狂,有步云家后塵之意,他還想著趁機發難敲打一下呢,可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