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胡王子被擒,身邊的副將、軍師被殺,北胡大軍群龍無首,士氣低迷,鎮北軍趁機反攻。
辛祿被送到了莫州暫時關押,藍敏儀又帶著騎兵重返草原,接連襲擊了靠近宣朝邊境的六個北胡部落,下手狠辣,各部落損失慘重。
先是失去了主將,又失去了后援補給,戰場局勢逆變,北胡軍節節敗退,不過半月時間,全部退守城池,再無主動進攻之舉。
將附近的草原掃蕩一遍后,藍敏儀率軍返回燕云休整。
帶來的三千人只剩下了二千一百多,其中近三百人傷殘,無法重返戰場,損失不可謂不重,但留下來的這些就是真正的虎狼之師了。
生擒辛祿是為了與北胡談判,換得兩國停戰,但又不能將意圖表現的太過明顯,宣軍不提議和之事,只每日到城下罵陣。
而北胡軍隊一味縮在城池里,任憑宣軍叫罵,堅持不出城。
北胡大汗為了避免別人搶兒子的軍功,派給兒子的都是年輕、能征善戰但沒有多少根基勢力的,唯一一個實力強橫能壓陣的是辛祿的舅舅。
如今辛祿被擒、他舅舅被殺,剩下的將軍誰也沒有能力整合大軍,幾乎是各自為戰,如今落入頹勢,也只能等待大汗的命令。
榮韶凌命藍敏儀留在燕云坐鎮,待兩國停戰議協議達成后再回京。
北胡一直沒有消息傳來,她也不著急,北胡大汗子嗣不豐,生了三子兩女,活下來的卻只有一兒一女,他不可能輕易放棄辛祿。
不出所料,十月底,北胡使臣來到燕云,表達了北胡大汗停戰議和的意愿。
藍敏儀觀使臣面上恭敬,實則眼神倨傲,看來北胡雖被迫議和,心中對宣朝仍帶著不屑。
又見這使臣言語間引經據典、邏輯縝密、反應迅速,不似一般北胡人,倒有些像朝堂上那些擁有三寸不爛之舌的文官。
藍敏儀知道此人不好對付,她更知道自己,打仗勉強算是個好手,耍嘴皮子可就沒有太大優勢了。
于是藍敏儀決定換個人來談判,“你國大汗停戰的意愿本宮已知曉,自會命人將國書送至京城,請使臣至驛館歇息,等候我朝陛下旨意。”
當天下午,藍敏儀就寫了奏折回京,希望父皇派鴻臚寺卿楊晨凱來燕云,洽談議和事宜。
楊晨凱本是御史出身,出了名的巧舌如簧、胡攪蠻纏,向來是“得理不饒人,無理爭三分”,幾乎是吵遍朝堂無敵手。
使臣被安排在一處狹小簡陋的驛站,剛好能住下使團所有人;驛站內每日只提供必要的日用吃食,想要吃好的用好的得自己掏錢。
中原王朝向來以天朝大國、禮儀之邦自居,藍敏儀的舉動在當地文官眼中屬實有些小家子氣,失了大國的體面風度。
迫于藍敏儀戰場上的狠辣,倒是沒人敢跑到她面前說什么,但私下里難免議論,還沒待藍敏儀的人做什么,鎮北軍的武將就給頂了回去。
“一群老匹夫!找你們要軍糧的時候推三阻四,害得兄弟們經常餓著肚子上戰場,如今那些蠻夷來白吃白喝,你們倒是大方的很!”
“士兵們吃糠咽菜你們當瞧不著,從來也沒心疼一二。胡人來這里吃兩天大米白面你們倒是心疼了,什么玩意兒?就該上奏折彈劾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