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如意見此情形,迫于壓力只得改口。
“也罷,今日本使者便遵從大乾的習俗,待筵席過后離開。”
尚星海本想按鄭云山的意思,將一頂大帽子扣到陳元頭上,未想被陳元三言兩語化解,臉色尷尬,他隨后敷衍了事地宣布。
“既然事情已解決,接下來便是筵席環節,各位使者請。”
尚星河身為禮部官員,接下的事情自是由他操辦。
只是接下來的筵席,氣氛愈顯沉悶。
許如意像征地吃了兩杯酒,便自離開。
隨著他的離開,有人發出嘲笑。
“算此人識趣。”
“換成是我,這酒恐怕吃不下啊。”
說著。
有人露出擔心。
“就怕此人回去,必在許國國君面前搬弄是非。”
陳元這是卻笑了。
“幾位使得多慮了,若是許國有能力攻打,還輪到今日?”
“反是在座各位,既然大家是合作關系,往后要加強聯系。”
這時。
尚星河借著酒力,開始陰陽怪氣。
“陳大人,不是本官說你,有時行事前還要考慮后果。莫因為你的一時沖動,而讓盧大人一番心血付之東流,大乾能有今日局面,與各國交好,全是盧大人的功勞。”
尚星河當著所有人面,直接怪陳元行事不加考慮,險些毀了盧建成用盡各種外交手段,才換來的大好局面。
陳元聽罷,不以為意。
“既然是大好局面,我次提出合作,自是錦上添花。”
說完陳元提出建議。
既然要與許國以外的各國展開合作,那不合作得徹底一些,除了與各國開入絲綢和茶葉的交易外,不如將先進的造紙與印刷技術,也與各國互通有無。
“各位使者,我現在有一個建議,就是我大乾會派專人去各地,專門指導你們造紙和印刷之術。”
此話一出,各國使者自是求之不得,但是其他百官,皆以為陳元是不是瘋了。
尚星河第一個站出反對。
“陳元,你到底在想什么?”
“我大乾地造紙術,乃不傳之秘,放眼天下唯我們的技術最是一流,就這樣與各國分享出去?”
陳元聽后,示意尚星河把他的話聽完。
“我只說派出能工巧匠過去,又沒說把技術傳授過去。”
這時有工部的官員聽出話中玄機。
“我認為陳元提議可行。”
這人雖是齊山河的擁躉,但是就事論事,陳元這一提議,對于大乾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陳元計劃若得以實現,可讓大乾在這方面依舊保持壟斷地位。
“陛下,我認為還應該再派一些農耕方面有建樹者,一并過去。”
這人索性再加一把火,齊山河聞之轉動眼珠。
“尤大人所說不假,既然是深入合作,大乾朝豈能吝惜人才。”
既然前面制定捧殺計劃,那就捧到底。
反正這些建議都是陳元提出,真到具體執行時出了亂子,這鍋亦是陳元背。
鄭云山此時亦持同樣想法。
對此事,表示無比贊同。
陳元此時,雖看出二人心思,卻佯作不知,并與各國使者提條件。
“想讓我方輸送各行業人才,自然是有條件的,畢竟合作是雙方面的,我大乾不能一味付出,而不求回報。”
各國使者,紛紛點頭。
因為陳元提出交易的物品,相當誘人。
大乾朝在武力方面,可能比不上各國,但是論及其他方面,尤其是農桑、紡織等等,都有絕對優勢。
尤其出產的茶葉,更是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