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盡可能協助清音女帝,幫女帝就是幫自己。
這是他現在最真實的想法。
不借朝廷的力量,父母當年意外遇害一事,恐怕永遠查不出真相,包括眼下擺在陳元面前,需要他調查清楚的一些真相,比如當年上官青梅幼年走失案。
陳元這時感受到,有一股來自冥冥中的暗流,同時他還覺得上官青梅當年走失一案,與自己父母遇害一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許多細節,當時來不及細想,但是一經推敲,反會讓兩件看似毫不相干之事聯系在一處。
陳元此時決定置身事外,站在旁觀者角底看問題,正所謂當局者迷。
想要破局,需要先走出時局。
……
翌日,早朝。
顧清音當殿宣布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告訴百官,她最近胃口不好,希望可以從坊間引進幾名廚子。
“我大乾美食,素有北有江州中有許州之說,但是江州菜肴實在太過于奢侈浪費,今年乃是災年,朕身為大乾皇帝,自當身體力行。”
顧清音此言一出,百官無不稱善。
“吾皇圣明。”
“臣素聞許州菜肴以精糧細作見長,陛下體恤民情,實我大乾之幸。”
“陛下所言極是,雖陛下身體力行,想要例行節儉之事,但是到底陛下乃九五之尊,自不可能真與坊間所食一樣。”
陳元等這些人說完,笑呵呵地站出。
“各位大人的意思,陛下就可以搞特殊?我倒是以為,陛下想要行節儉一事,完全可以下一道旨意,往后不管是宮中,還是各位大人府上,凡吃穿用度之事,皆以坊間為標準,若真能如此,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開銷出來。”
陳元話一出口,百官無不嘩然。
無人想到,陳元身為帝師,他竟會提出連同清音女帝在內,都要與坊間百姓一樣,甚至吃穿用度都按這一標準,這簡直難以想像。
“陳師此言差矣,若真如此,又如何區分皇室與坊間,陛下乃一朝之君,又如何與尋常百姓相提并論?”
第一個站出反對的人便是禮部的尚星河,他現在鐵定了心思與陳元做對到底,畢竟他沒有退路,只能死心塌地站在鄭云山一邊。
尚星河此時老毛病又犯了。
每每都想著表現,好在鄭云山面前邀功,尚星河的行為,正應了一句坊間俚語——吃一百個豆子,依舊不嫌豆腥氣。
他幾次搶著出風頭,結果幾次吃虧,但是依然不長記性,這次又是他第一個站出來跳腳,雖說他站出反對陳元觀點,本身代表了鄭云山的態度,但是他這次和每次一樣,并不會挑時機。
尚星河出面反對,完全在陳元意料之中,因為陳元算準了,凡事他提議的事情,一定會被鄭云山為首的一伙人率先提出反對,哪怕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他們也不會令陳元如意。
這次亦不例外。
他們才不管陳元出于什么目的,總之只要陳元提出的任何事情,他們只管反對就是。
陳元正是利用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