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陳元再次提出建議。
“阿姐,只打發鄭云山暫時去民間,遠遠不夠,阿姐此時應該與小王爺尋一些差事做,好讓他將繼承王位之時,不至被詬病因其出身好,實則一無是處。”
陳元因地制宜。
他提出這一建議,只因顧云河現在乃是柳依依詩社的名義成員,總要能服眾才行。
不求他在詩文方面有什么建樹,但是財大氣粗的他,幫著到各地組織宣傳,為女帝接下來要進行改革,以小王爺的身份搖旗吶喊,也屬天經地義。
女帝這番改革舉措,不只惠及百姓,能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最大的受益者其實還是朝廷。
陳元自知,他身處怎樣一個時代,不敢把步子邁得太大。
就好比發明游標卡尺那位,就是步子邁大扯到蛋了,一些更現代的理念和思想,想要推廣非一朝一夕,陳元有這前車之鑒,自然要避免步其后塵,因為觸動太多人利益,而讓原本的計劃功敗垂成。
有些事情得細水長流,潤物無聲。
陳元不但擔出建議,而且還有具體方案,顧清音想了想當即同意。
“小弟說得確實如此,云河雖比我小不了多少,卻終是我的子侄輩,其在京都做得一些事又實在太過孟浪,若此事能成,自然可以一改其前面名聲,此提議甚好。”
陳元此時礙于月容郡主在,有些話不便明說。
包括女帝想要改革一事。
所以陳元只點到即止,言說顧云河可到各地幫著宣傳,并未言及將要進行的改革一事。
月容郡主雖不知更具體情況,但是她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
同時。
她心中生出疑問,陳元與其一同入宮面圣,雖說是私下的見面,但是她身為郡主,卻不敢妄自稱女帝一聲姑母,但是陳元卻如此大方的直呼女帝為阿姐,而顧清音則稱陳元為小弟。
月容郡主因問題得到解決,心下歡喜的同時,猜測著兩人之間的關系。
一邊想著心事。
月容郡主開口道:“我也覺得此事很好,一來可以讓鄭云山遠離父王,二來也可令王兄有正事可做。既然如此,我便先行告退,將這一消息提前通知王兄,也好讓其提前有準備。”
月容郡主這樣做,只是出于某些方面的直覺與敏感,她總覺得陳元與女帝之間關系非比尋常,而外界一直傳聞陳元乃是風流帝師。
出于女人的直覺,月容郡主似想到某些事情。
“莫非陛下對陳師有意。”
“我曾聽父王提及,陛下未稱帝前,曾有一段時間前往民間,莫非他二人便是那時相識的?”
不管出于何種猜測,月容郡主都覺得此時還是回避一下比較好。
陳元看出月容郡主心思,當即做出回應。
“郡主是不是聽了一些坊間傳聞。”
“我與阿姐,以前確實認識,有些事情不需要特別避諱。”
陳元將事情擺于明面。
月容郡主聽陳元大概講說完長生觀之事,心下釋然。
“原是如此。”
“有些事情,是我想多了。”
顧清音這時嗯了一聲。
“月容,外面一些傳聞,且由他去。”
“我與小弟之間關系如何,非外人可以說三道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