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每做一件事情,都非無的放矢。
關于屯田一事,陳元早有計劃,只是如何具體實施,陳元尚未向女帝提出建議。
此刻,陳元索性借這個機會,先拿萬安郡劉氏族人做為試點,后面進行全國推廣。
陳元所處的大乾朝,在軍事方面并無屯田制這一先例,彼時正逢災年,想要快速恢復糧食生產,好讓來年各地糧倉豐盈,鼓勵和施行屯田制很有必要。
陳元之所以一直未向女帝提出建議,只因為屯田制短期內固然可以解決糧食問題,并且還能安放流民以及一些閑散人員,若是分別采取不同的民屯和軍屯的形勢,亦各有其優勢和長處,但是短處與弊端亦非沒有。
比如軍屯制,一方面要求士兵戍邊,一方面又人從事生產,戰時為兵,平時為民,這無形當中加重士兵負擔,另一方面負責屯區的主官,可能會成為新的豪強勢力,畢竟屯區擁有多少土地,具體產量多少,朝廷方面不可能事無具細地過問。
時間久了,與大乾現有土地制度,似無區別,兜兜轉轉間,一切便重新回到原點,這樣一來就失去了女帝此番欲興改革的意義所在。
陳元一直在尋求解決方案。
而劉氏一族被陳元提出建議,往南域邊境去屯田戍邊,正是一個試點的過程。
瑞王不知何為屯田制,但是聽字面意思,猜測著此事必與田地有關,他當即向陳元發出疑問。
“陳師,不知你說的屯田之事,具體為何?”
陳元也不著急,而是慢慢與瑞王解釋何為屯田制。
“所謂屯田,當然如字面意思那樣,將固定的土地屯積起來,我前番曾與盧大人出使南境各國,一路所過發現那邊多有荒地未曾開墾。此番只要朝廷派出專人,指揮人手進行開墾并做好統計工作,并監督劉氏族人從事田間生產,并將收獲的糧食全部上繳糧倉,可以很好的解決糧食問題。”
瑞王聞聽大喜。
陳元這時進一步說具體施行方案。
按傳統的屯田制度,本來是可以吸納流民、閑散人員,以及發配的罪犯,短時間緩解社會矛盾,但是陳元不能這樣照著執行。
短時間來看,一些流民以及閑散人員,被編入屯民后,固然可以解決眼前困難,但是等穩定過后,沒人愿意給朝廷白打工,只保障基本生活。
若采取軍屯的話,更會令得士兵久之產生不滿。
但是陳元前面通過一定手段,將一些流民和閑散人員,已經將他們安頓,讓這些人參與社會治安和日常鄉里的秩序維護,這讓屯田制的施行可以只吸納那些流放之人以及永不得赦的罪民。
對于這些人來說,讓其參與耕作自食其力,本身就是一種恩賜,何來抱怨一說。
至于屯區負責人欺上瞞下,并且發展壯大,最終形成不可控的一股勢力,陳元亦有解決方案,就是負責人輪換制度。
不但如此。
陳元后面還有打算,若屯區負責人輪換制施行得好,各州府郡縣的地方官員,亦會執行流官制。
一個地方官員,在當地執政三到五年,便要輪換到其他地方,防止地方官員形成自己的勢力。
而這一制度本身也有弊端,比如這些地方官一想到只會在一個地方待三五年就要挪地方,自會出現怠政,陳元這才想著,先拿屯田制進行實驗,看有何解決方案。
陳元這些想法與構思,眼下自不會與瑞王言說,他只簡單地告訴瑞王,會由朝廷專門派人看管這些人從事生產,并且如實上報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