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面對李萬海的疑問,笑瞇瞇地看向他。
“李大人覺得這是被借機發配到外地?若李大人真這樣想就錯了。”
李萬海自是不服氣,直問陳元他說錯在何處,還請當面指出來,不然他就是不服氣。
陳元依舊和顏悅色。
他告訴李萬海,這一次乃是立功的機會擺在眼前,只要這次高平打了勝仗他便是立了大功一件,同時他還做出保證,會請示女帝,只要北朝的兵退去,他就可以從那邊回來,并且享有與高平和長孫立相同的功勞。
李萬海依舊不信。
“事情真如陳大人所說這么簡單?”
陳元這時不再與其廢話,而是轉身請示女帝。
“陛下乃金口玉言,你不信我的話,總該相信陛下降下的圣旨。”
顧清音這時不知陳元用意,她看向陳元發出詢問。
“陳師,你告訴朕,此番是不是李萬海去了那邊,不但可以收復失地,還能粉碎你說得那個布局者的陰謀。”
陳元表示正是如此,而且此事非李萬海不可,因為他乃戶部官員,由他過去的話,正好以親自帶了籌調的錢糧過去為由。
陳元這番安排,根本沒打算李萬海到永安州后,可以真正協助長孫立他們,他只需要有這樣一個人一路聲勢浩大地前奔永安州就夠了,因為李萬海一路到達永安州,就怕戰事已然結束,高平乃是陳元親自發崛的武將,他相信高平有一戰平定北朝之禍的能力。
等李萬海千里迢迢到了永安州,發現戰事已然結束,按圣旨所說只要戰事一結束,他就可帶了功勞回來,他根本沒有機會與長孫立和高平發生交集。
這時女帝已命人擬定圣旨,李萬海一想到圣旨都下了,量陳元也耍不出花樣,他心想著只要戰事一結束他就可重回京城,這時也只能依圣命行事。
這時夏候杰開始琢磨,陳元有何用意,但是思來想去還是琢磨不透陳元意圖。
“陳元這回葫蘆里賣得什么藥,我與太后商討后面計劃前,得摸清這件事情底細才是,萬一這看似無關的事情成為變數就不妙了。”
夏候杰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他早聽人說,陳元行事往往出人意料,且慣于從他人意想不到的角度著手,他必須防備著。
凡事多疑,乃是夏候杰的性格弱點。
這也是他行事本質決定的,因為他這個人,從來不干沒有所握之事,注定了這樣的人遇到事情都會從多方面考慮。
事實上,陳元這番安排本來與夏候杰的計劃,沒有任何關系,是夏候杰自己想多了。
而陳元是后來才慢慢摸索出夏候杰這一性格特點,至少現在陳元還不得而知,這或許是陳元的一種幸運。
這事聽起來有些玄學,卻又真實發生在陳元身上,只能說一種概率性事件恰好發生在陳元身上。
這正應了一句老話,人生有時就是如此富有戲劇性,并且陰差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