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秦白沒去礦區,與董川一起留在了小紅嶺,盤點牛三爺留下的家底。
“……白二爺,如果擠一擠的話,這院子是能住這六十幾人。可以后人手再多,那就肯定不夠。先生以為,可以把那邊的石屋改造一下,也可以在院子旁再建幾間屋子……”
“……這寨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取水不方便。當時想過讓礦黑子們把那里的溪水引過來,可后來不知為什么,就沒了結果。可能一來并不遠,二來平日里也能收集雨水……”
“……白二爺,這就是您要看的廢爐。聽說牛三之前就在,已經不知有多少年頭。不過二爺您千萬別動心思。學生曾經聽牛三說過,振威下過鐵令:不得自己煉鐵,也不得自己運礦石,否則雞犬不留。再說,懂煉鐵的工匠都在莊子里,咱們自己也沒法煉。不過牛三爺想過把爐子改一下去燒炭,后來覺得劃不來,砍樹運到這里,還不如挖礦呢。于是就這么棄了……”
“……”
能夠看出,當時的牛三爺和他之前那幾位,他們都曾經有過“一番雄心”,但最后依然是隨波逐流。尤其是試過許多副業,但最后無一成功,只能無奈的繼續挖礦。
不過還是留下不少可圈可點之處。比如說,寨子的選點就很不錯,占地范圍也挺廣,內部結構較合理,可以很方便的擴建改建。如果去除寨子里堆放礦石的場地,其他地方全部住人,完全可以容納五、六百人。
見秦白興致勃勃,董川就有些擔憂:“白二爺,您這么下去,那花錢可是海了去啊?您就不怕早晚得鬧饑荒?”
昨晚在一起的時候,秦白曾經找到董川算過賬,雖說效率大為提高,但二十萬斤礦石僅僅結余了一百多兩。就因為秦白給的福利太好,三頓吃飽不算,還要求五日一葷腥,隔日要有豆制品。此外,準備發放被褥等日用品就不說了。
更讓人擔心的是,效率確實提高了,可多出產的礦石賀府卻不一定要。萬一不要的話,那不是挖礦十來天,其他日子只能停工?還有就是打架的“軍費”,只要發生爭斗,賞金和湯藥費一支付,連一百兩都保證不了,甚至還會出現虧本。
秦白笑了笑,讓董川不用擔心:“無妨,我自有安排。”
在與張九運的關系上,秦白依然不想矛盾激化。無論如何,每月那二十萬斤已經問題不大。如果能把整個礦區建設的更加完善,到時候完整的移交給張九運,怎么說也是一種賣好,也容易讓他放自己離開。因此秦白并不怎么計較賺多賺少。
當然,這里面也小小的挖了一個坑。現在給那些手下高福利高收入,以后就很難大幅度降低。到了那時,張九運確實也能賺錢,但肯定會少賺許多。多少也是惡心了張九運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