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扶蘇的狀態,還有那個漢惠帝和劉奭的評價。
嬴政徹底明白那儒家是不能用了。
一開始讓儒家入朝他也是存了拿儒家的理論為己用的想法。
不得不說,雖然孔子的理念不切合實際,但做為統治手段真的很好用。
寡人很喜歡!
但是!
嬴政想起那個漢宣帝和太子的對話。
對心智不強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洗腦利器!
但對于一國的統治者來說,信那一套就是亂國秧苗。
嬴政瞇著眼睛看著坐著鳳凰的劉病已。
哼,大力推舉儒家學說?
只怕是你們也亡在這儒家學說上!
手指輪點在竹簡上,閉目沉思著。
儒家不能用,秦法太霸道,黃老只適合一時。
這是因為單一的學說太過偏執。
也許一開始非常的好用順手,但時間一長就很容易脫離軌道。
哼,人心之惡其實一種學說就能囊括的?
不以法為束縛,只以仁來引導。
真當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想當圣人嗎?
嬴政不是傻子。
做為最后一個通讀六國史書的人,
他明白一切學說的優點和缺點。
既然單一的路行不通……
那……
嬴政睜開眼睛,緩緩的展開手里的竹簡。
那就只能以法治為主體,采眾家之所長了!
看著竹簡右側那四個秦篆,嬴政冷哼一聲:
“哼,一字千金《呂氏春秋》”
“呂不韋啊呂不韋…”
“你還真是用心良苦!”
……
大漢,
“騎鳳凰?也不錯。”
“不過沒乃公騎龍威風!”
“而且這鳳鳥是不是小了點?”
劉邦斜躺著未央宮的臺階上。
翹著腿,雙手放在頭后看著天幕點評著。
“陛下,這常平倉有利于民。”
“可以提前預立,以防以后出現天災而手忙腳亂。”
蕭何坐在旁邊,想著漢宣帝的功績嚴肅的向劉邦說道。
“嗯嗯,這些事就交給你了,不用問朕。”
劉邦連看都沒看蕭何,一邊搖著腳一邊敷衍的回答著。
看著劉邦放蕩不羈的樣子,
蕭何不由感嘆著。
陛下越來越像年輕時的樣子了…
這混蛋越來越討厭了!
……
大漢·文帝時期
看著天幕上遨游漢土的鳳凰,
劉恒想得不是異象如何、瑞祥如何。
他想的是興盛《谷梁》這件事。
做為一個研究黃老甚深的皇帝。
《德道經》都快被他盤出漿來了!
而有一句話,乃是世間真理,他是深以為然!
“反者,道之動。”
一件事情一旦開始興盛,那蘊涵在事物里的敗落一面也開始生長。
而越推舉什么,就會離它越遠。
這也是為什么他施仁政卻從不提儒家“仁政”的原因。
仁政提的多了,就不再是仁政了。
而是一種口號和說法。
而這種口號和說法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劉恒擔心的就是此事。
根據天幕和后世子孫的說法,太子劉奭并不是個明君。
而不明者更分不清仁與披著“仁”的區別。
“唉,奠禍之基啊。”
聽著劉恒沒頭沒尾的感嘆,竇漪房不明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