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是不謙恭不兼聽!早砍了那個瓜慫了!”
“漢光武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安萬世之功也!”
“與朕何其相似!相提并論怎么了!”
長孫皇后聽著李世民的說辭一臉的怪異。
而在床榻上玩著孔明鎖的李明達突然抬起頭看著李世民道。
“阿父!為什么是光武帝與你相似?不是光武帝在前嗎?”
長孫皇后也是眨著杏目,一臉趣味的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突然啞口無言。
哼!能讓朕低頭的只有文帝一人!
其余者,能與朕相提并論就不錯了!
但著話在小兕子面前說不太好吧?
不是個慈父的形象啊!
李二鳳清了清嗓子,看著瞪著圓溜溜的大眼睛等待解答的李明達,笑著說:
“小兕子聰慧!阿父都沒發現話里的病句,小兕子發現!小兕子真棒!”
看著李二鳳笑得一臉慈祥樣,長孫皇后掩著嘴,笑得花枝亂顫。
……
大唐·玄宗時期
花萼相輝樓,
頭戴一朵顫顫巍巍的大紅牡丹,楊玉環扔掉空空的酒盞,眼神迷離的倚靠在李隆基的懷里。
指著天幕里的劉秀,嬌憨道:
“三郎,這劉秀為什么這么厲害?那么多人都來投奔他?”
一身月白袍的李隆基一手抱著楊玉環,一手拿著酒壺。
聽到楊玉環話后,醉眼迷離的說道:
“鄧禹曾經說過‘公推誠接士,總覽英雄,天下之人,皆樂為驅馳,公之德眾所歸也。’
‘初戰昆陽,破王莽四十萬眾,天下聞之,莫不震靡,公之武眾所服也。’
‘軍政齊肅,少長有禮,賞善如不及,討惡如慮遙,公之文眾所安也。’
鄧禹的這句話就已經點明了。”
“漢武帝的德行是眾望所歸的,武功是眾人所服的,文治也是眾人所安心的。”
楊玉懷扶著額頭,坐直身子。
“聽不懂,頭好疼。”
“哈哈哈哈!那就不聽了!都是作古的古人了!沒什么了不起的!”
李隆基看著天幕哈哈大笑。
……
大明·宣德時期
朱瞻基坐在龍椅上,對懷中的朱祁鎮輕聲詢問道:
“兒啊,你知道光武帝為什么能在河北得人心嗎?”
年僅五歲的朱祁鎮奶聲奶氣道:
“孩兒不知。”
朱瞻基看著可愛的兒子笑著說道:
“因為光武帝的昆陽之戰才是讓他能聚攏人心的關鍵。”
朱祁鎮:?
看著朱祁鎮不明所以的樣子,朱瞻基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昆陽之戰前的光武帝不顯山水,而打贏昆陽之戰后的光武帝就是真鳳凰!名震天下,眾所服也!”
“而云臺二十八將,不是參加過昆陽之戰就是聽說過昆陽之戰。”
“這股巨大的威望和初入河北時的安撫民眾的行為,才是他在河北爭取民心的關鍵!”
“所以,兒啊,等你繼位后,你也要有愛民之心和勇武之心!明白嗎?”
“孩兒明白!”
朱祁鎮大聲的回答道:
“哈哈哈!好!那父親問你!”
朱瞻基大笑著問道。
“日后你做了天子,你能使天下太平嗎?”
朱祁鎮幼稚而又響亮的聲音在金鑾殿上回蕩著。
“能!”
“如果有人違犯國法,你敢親率六師前去平定嗎?”
朱祁鎮豪邁的答道:
“敢!”
聽到朱祁鎮不加思索的童言,
朱瞻基高興的將朱祁鎮放到金雕龍椅上,隨后解下自己的龍袍給朱祁鎮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