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漢·光武帝時期
回到大殿安穩坐下的劉秀不由一愣。
但又想起金烏給的東西,心安下來。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南宮·卻非殿
劉莊坐在上首向殿內大臣詢問道:
“自太后崩逝,朕日夜以淚洗面,夢中總能看見太后的容顏。慎子曰:‘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外如是。”
“但昨日,朕突然夢到一個身形高約丈許的金人在宮殿中飛來飛去,頭上有一圈如日月般的光輝,朕正準備上去詢問,夢卻突然醒了。
“諸位愛卿可有人能為朕解惑?這是何等淵源?又是何意?”
聽到皇帝的問話,殿內的眾位大臣面面相覷,沉默不語。
突然,一位儒雅的大臣手持笏板出列道:
“稟陛下,在遙遠的西域身毒,他們信仰的神叫佛。身高丈許,通體金色,頭上有光暈。”
“當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討伐匈奴,俘虜匈奴渾邪王諸部時,據說從匈奴人那里繳獲的戰利品中就有從身毒流入匈奴的金人佛像。據說這個佛像高丈余,曾被安放在甘泉宮。”
劉莊略有興趣,詢問道:
“哦?那傅愛卿,這佛有何異處?做何職責?”
“這……臣不知。”
……
【漢哀帝時期,佛教在上層社會已經有所傳播。而楚王劉英就是佛教信徒,他在自己的楚國封地建了不少供奉佛像的建筑。】
【但當時只有口授的佛經,至于派別、教義、禮儀、法度什么的,統統沒有。】
【也沒人知道佛是誰,佛在哪,他是干什么。】
【公元64年,劉莊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十余人出使天竺。】
【公元67年,蔡愔等人與天竺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抵達洛陽。隨他們一同到來的,還有一匹馱著佛經的白馬。】
【劉莊見到佛像覺得與他夢中所見的極為相似,于是在洛陽城西邊的雍門外建了華夏歷史上的第一座寺廟“白馬寺”,供兩位高僧居住翻譯出第一本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
……
{這是第一次去往西天拜佛求經吧?}
{這位傅大人算是推動了歷史了?}
{北傳佛教的伯樂了屬于是。}
{也不知道他們翻過了幾座山,又過了幾條河,一路上的妖魔鬼怪它多不多(滑稽)}
{糟了!腦袋里出旋律了!}
{你這問錯人了,得問玄奘大師!}
……
【公元65年,劉莊下詔,群臣可以暢所欲言,批評政事,不需忌諱。對群臣的批評盡皆兼聽。】
【公元66年,劉莊規定對去地方任職的官吏進行嚴格的考察和黜陟,每年進行一次。】
【在選官用人上,劉莊為了杜絕外戚的壯大,杜絕一切外戚宗室的請托。當時他的妹妹館陶公主為兒子求一郎官,被劉莊直接回絕。】
【漢明帝在位期間,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徭役,減輕刑罰。命官吏治理蟲害鼓勵農桑,把公田賜與和賦與貧民。】
【并且數次加爵于百姓,推出各種以爵抵罪。】
【漢明帝還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黃河。】
【西漢末年以來,黃河年久失修,為患益甚,“兗、豫百姓怨嘆”。劉秀曾想過治理黃河,但天下初定根本沒錢。直到劉莊】
【公元69年夏四月,劉莊令水利專家王景和王吳率兵卒數十萬人治水。從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每十里立一水門,讓水流回旋灌注,無潰漏之患,從而黃河八百年再無泛濫之景。】
朱元璋真的說過漢明帝對官員太苛察了這句話。
咱也不知道他是基于什么立場說的這話。
另外就是,這章其實寫不是很滿意,因為漢明帝真的是個很好的皇帝,可以說他在仁政這方面是可以跟漢文帝掰腕子的。
但可惜,作者文筆不行,受限題材也不能過于描寫太多。
因為劉秀那一節訂閱血崩啊!
說句題外話,神仙帶光圈這事就是佛教傳進來的,而佛教的佛像帶光圈是從犍陀羅造像那傳來的,而犍陀羅造像是從古希臘那邊傳來的。
奇妙的古文明交流達成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