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剛不柔曰和,推賢讓能曰和,柔遠能邇曰和,號令悅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懷柔胥洽曰和,溫厚無苛曰和。”
“多好的褒謚、美謚。”
“但為什么就是早死呢!”
“彼其娘之!天縱之才就要早死嗎!”
不滿的劉徹大罵一聲,又倒了一爵酒。
剛剛斟滿酒爵,突然一愣。
“等等…朕也是天縱之才啊!怎么朕活那么久?”
……
炎漢·武帝時期
剛剛還欣喜于“東漢之最”的劉秀猛的站起身,
難以置信的看著天幕。
“他才二十七歲!”
殿內的大臣也都一陣惋惜。
多好的皇帝啊,死的太早了。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一邊欣賞著楊玉環的舞姿一邊感嘆著:
“永元之隆為東漢之最,我開元盛世也是大唐之最!”
“可惜漢和帝早逝,不然也勉強能比肩于朕。”
……
北宋·哲宗時期
文德殿內,
頭戴平腳長翅幞頭紗帽,身著紅色圓領大袖袴袍。
趙煦看著滿朝“朱紫貴”開口問道:
“諸位,漢昭帝幼年即位,有燕王、旦、蓋長公主、上官桀逆亂之謀。”
“漢和帝幼年即位,有竇太后、竇憲、郭舉陰謀造反。”
“漢昭帝委任霍光,漢和帝寄望鄭眾。”
“兩者孰上孰下?漢和帝又為何后世無稱?”
話音剛落,頭戴長翅烏紗帽,一身紫色官服的章惇舉著笏板出列道:
“稟陛下,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皆稱贊其英明。。”
“然和帝時,竇憲兄弟專權,太后臨朝,共圖謀害和帝。”
“和帝陰知其謀,但不能和內外大臣接近,唯獨知道中常侍鄭眾不從竇氏外戚,遂與鄭眾定計誅殺竇憲,時年十三,其剛毅果決不下于昭帝。”
”但范曄所著的《后漢書》沒有明確的指出這一點,所以后世無人稱贊和帝。”
“但孝昭之治皆由霍光,永元之隆皆由和帝。”
“如此對比,和帝為優矣。”
“陛下今已親政,當效仿和帝,成永元之隆。”
……
大明·坤寧宮內
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明黃盤領窄繡袞龍袍。雙手扶著腰間點綴著金玉琥珀等雜寶的革帶。
朱元璋看著天幕感嘆著:
“漢和帝,天才皇帝,13歲就奪權,親政就鑄造東漢巔峰!”
“唯一缺點就是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