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聽到天下有變那四個字,臉色略變。
天下有變?什么意思?
曹操篡位?
漢室傾覆,所以劉備師出有名?
或者是曹操死了,內部混亂?
所以劉備可以乘虛而入?
再或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此消彼長,劉備的實力強過了曹操?
不知為什么,他總感覺一股難以明說的不祥之感在心頭涌動。
但這幅策論的確沒有問題。
劉秀看著天幕,心里不安。
……
曹魏·明帝時期
洛陽宮內,
曹叡裹在布衾里,看著天幕上出現的諸葛亮,打了寒顫。
想著前方剛剛傳來的戰報,咬牙切齒道:
“八萬大軍,這已經是第五次了!這老匹夫!”
“他怎么還不死啊!!!”
……
曹魏,
司馬懿看到那張熟悉的但變得年輕的臉龐。
嘴角一陣抽動。
“一時之異人也,天下奇才也!”
……
西晉·武帝時期
剛剛批復完奏章的司馬炎看著天幕里的諸葛亮,想到他的未來,不由感嘆著:
“若是使我得此人輔佐,豈有今日之勞乎!”
……
大唐,
李世民寥寥幾筆畫出三國時期的范圍。
隨后對李承乾說道:
“自古打天下,打得無非就是錢糧二字。”
“而錢糧與民生經濟是脫離不開的。”
李世民用手指著北方的曹魏。
“官渡之戰后,袁氏一族徹底退出群雄爭鹿,而曹操統一了北方。”
“雖然版圖很大,卻是一片經歷了動亂的土地,人口和糧食無法迅速恢復。”
隨后又指向東吳。
“而江東因為地處邊陲,戰亂波及甚少,本身農耕條件又不錯,再加上孫策和孫權經營有成,使得江南開發到了一定程度。”
然后又指著蜀漢。
“而益州在地理上有山川險阻,易守難攻,且有天府之國可以自給自足。南方長江阻隔,有比北方更加富饒的農耕之地。”
“根據《漢書·地理志》和《后漢書·郡國志》里的記載。”
“揚州的人口從西漢時的320萬增長到430余萬,荊州人口從350萬增長到620余萬,益州人口從470余萬增長到720余萬。”
“但自漢末大亂以來,北方中原卻千里無雞鳴。”
李世明看著李承乾肅穆說道:
“這就是諸葛武侯出隆中對的根本原因。”
“身處長江流域的益州、荊州、揚州聯合起來,一定程度上,已經有了與北方對抗的實力。”
“這是在北方和南方都有生活經驗的人,容易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魯肅有榻上策,諸葛有隆中對。”
“其根本就是看到天下錢糧的大勢所在!”
“承乾,你明白了嗎?”
李承乾點點頭。
“要將天下錢糧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里!”
“甚至是……劃出一地,讓成為天下經濟的命脈!”
李世民大為贊賞的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
“好孩子!好孩子!”
看《晉書》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司馬懿對戰諸葛亮總是大勝,但蜀國邊境線卻不停的北上。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