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邑之戰,朕一馬當先,沖入敵陣,勇猛沖殺,手殺數十人,兩刀皆缺,血流滿袖,隨后灑之復戰!”
“更別提朕領三千騎兵克竇建德三十萬大軍!”
“哼,比勇猛?”
“那都是朕玩剩下的。”
“阿耶威武!”
……
【魯肅是孫權的重要謀士,很早的時候就為孫權進行過一番謀劃。】
【謀劃的內容,大概就是首先穩定江東,然后等北方發生動亂,一旦北方生亂,孫權就可以先占荊州,再上益州,與北方劃江而治,圖謀稱帝。】
【所以不管如何,對于荊州,江東是一定要拿在手里的!】
……
季漢,
“嘶……”
劉備倒吸一口涼氣,看向諸葛亮。
“孔明,這謀略似乎……”
諸葛亮微笑著點點頭。
“魯子敬出身豪族,長于擊劍騎射,善于講武習兵。”
“為人膽大妄為,少年時就敢帶著部曲于亂世中游行天下。”
“其心中韜略不在亮之下。”
劉備點點頭。
“所以,當時的隆中之對,孔明才說要遣一上將鎮守荊州。”
諸葛亮笑著點頭。
……
【劉表去世的消息傳到江東時,對天下大事十分敏感的魯肅立馬以吊喪的名義去荊州打探情況。】
【魯肅此行想了兩種可能。】
【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關系和諧,那就和他們建立同盟。】
【如果劉備和劉琦、劉琮他們有沖突,那就聯合劉備搞個大計劃。】
【等魯肅到了夏口,就聽說曹操大軍已經撲向荊州。】
【魯肅加快速度趕到南郡時,得知劉琮已經投降,劉備倉皇南撤,魯肅不顧危險,繼續前行。】
【最后,他終于在兵荒馬亂、到處是死尸和難民的長坂坡,見到了劉備。】
【隨后,魯肅向劉備表達了合作抗曹的意愿。】
【諸葛亮主動請纓,去往江東勸說孫權。劉備等人和魯肅一起東撤,到漢津口和關羽會合。】
……
{我們印象里的魯肅,被孔明坑,被關羽坑。}
{實際上的魯肅,少年時就明著養私兵,幾年時間屯了幾十噸糧食,見面就給了周瑜一半的家財。}
{還能送上三分天下的戰略方針!}
{嚴格來說,那叫二分天下。}
{并且單刀赴會的也是魯肅,不是關羽。}
{說到糧食,那會一畝地能產200斤嗎?一噸糧食要10畝地,他家地好多!}
{是啊,他能存下來兩堆,各有三千斛。換算下來,三千斛大概是七萬三千多公斤,七十三噸!}
{隨手就送了周瑜孫策一堆!這必須是占據了至少上萬畝的土地,估計越人和當地的氏族都被欺負壞了(狗頭)}
{從此,周瑜就把魯肅當作非常好的朋友。}
{雖然你說的是事實,但怎么就覺得怪怪的?人家周瑜是看重了魯肅的才華!}
{我也沒說別的呀(狗頭)}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此時拉著身邊的劉啟奮筆疾書!
你們都亂世末年了!還這么富嗎?!
幾年間就屯糧三千斛?!
江東之地!必須開發!
……
【與此同時,已經占據江陵的曹操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大力宣傳荊州“服從之功。】
【益州牧劉璋見曹操已得荊州,遣兵送交給曹操,表示愿意接受征役。】
【曹操便以接受,準備東征劉備。同時,也給江東孫權送了一封勸降信。】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
……
三國演義里魯肅被塑造成一個軟弱之人,但其實他特別猛!
沒什么用的小知識:一斛其實不是現代多少斤,斛是體積單位,斤是質量單位,應該是一斛某作物多少斤。
山東省博物館展覽有一件東漢斛,容量是兩萬毫升。應該就是官府用來征稅時的容器。
東漢時期的一斤據考證是今天的222.73克,大致相當于半斤。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