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漢,
大堂內,眾人面面相覷。
“這……”
劉備說了一個字,然后直勾勾的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沉吟片刻,隨后說道:
“如天幕所講無差錯,孫權在得半邊荊州后應是志得意滿,所以輕敵冒進。”
“十萬大軍,卻無先鋒營把守,此乃甚為輕視合肥內的七千人馬。”
諸葛亮輕搖羽扇。
“曹軍縱橫九州,其勢兇猛,平原之利使得發揮,這八百步卒可見是精銳中的精銳。”
“江東軍偏安一隅,無大戰,其勇猛之心不如曹軍。”
“張遼有勇有謀,善尋戰機,遇到此人需小心謹慎,以大軍堂正壓之。”
“所以,主公不必憂慮。”
諸葛亮笑言道:
“此一戰乃是張遼勇猛、曹軍精銳,且趁孫權大意、陣形未整、諸將不備等原因才成就如此威震之勢。”
“非常理,只需謹慎戒備,無驕縱之心,則無憂矣。”
“倒是另有一事,需主公考慮。”
諸葛亮話鋒一轉,說起另一件事。
劉備不明所以。
“孔明直言。”
諸葛亮正色道:
“孫權如若要求收回荊州,還請主公不要攔阻。”
劉備一驚,剛要開口。
諸葛亮緊接道:
“主公莫急,亮并非是要將荊州讓于孫權。”
“而是以曹操后方空虛之事與孫權交換,就以湘水為界,依然如天幕上這般劃分。”
“主公則是盡快平定漢中之地,防止曹操盡得漢中危及益州。”
劉備聽聞,一臉難為之色。
這好不容易有了一塊地方,還要再讓出去,這讓他心里十分不好受。
諸葛亮一看便知自己主公再想什么,隨即挑明道:
“如今主公雖有益州在手,但根基不穩。”
“主公與孫權最大的對手,依然是曹操。”
“若因荊州而與孫權生了嫌隙導致曹劉聯手,南北夾擊下則益州危矣,大業難成。”
“望主公深思。”
“并且……”
在劉備一臉震驚中,諸葛亮說出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我們還得助他攻破合肥!”
……
東吳,
孫權心里只有一句話。
“張遼!你欺人太甚!”
……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嘆了口氣。
李承乾看向李世民。
“阿耶為何嘆氣?”
李世民搖了搖頭,又嘆了口氣道:
“朕只是感慨,若非孫權兵敗合肥,東吳也不會將目標再次轉移到劉備身上。”
“恐怕也不會有偷襲關羽之事了。”
“真是世事無常啊。”
張遼,一個打了“三國”的男人。
(本章完)</p>